联系我们
“电梯出事,物管先赔”被否的立法启示
作者: 2015-05-07 14:58:30 浏览:87
[打印]

  “当电梯事故或故障造成损失时,使用管理权者对受害方承担第一赔付责任”,这一条款曾被视为广东省电梯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中的一大亮点。但初衷良好、民众叫好并非是一个规范性文件成立的唯一条件。与上位法存在冲突,其实已经足以构成对该条款的否决。不过在当地的电梯安全立法中,还是引入了“物管先赔”的条款,再次各方引发激烈争议。最终该条款被提请全国人大法工委审定,后者以三大原因对之予以了否定。

  不难看出,“电梯出事,物管先赔”的条款无论是写入政府红头文件,还是引入电梯安全立法,虽然被“删除”的过程不算顺利,但自始至终,从相关民众代表、物业企业、质监局、法学专家等都参与了整个立法的博弈过程,乃至最终被全国人大法工委否定,并被媒体持续报道,都较好体现了立法的开放性。整个事件中,至少有两点积极之处值得其他的地方立法予以借鉴。

  首先,不管是红头文件还是电梯安全立法,“电梯先赔”条款都具备较强的民意基础。但与此同时,当地的物管企业和物管协会又成为最激烈的反对方。这种博弈格局,实质体现了立法中不同利益方的参与。从此可看出,良法的出台,必然离不开各利益主体的有效参与和博弈,也只有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立法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统一。

  其次,这次红头文件制定和立法过程中,引入了备案审查制和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审议,这在目前的立法实践中还不多见。但正因为这个环节的生效,最终促成了争议条款的删除。事实上,随着地方立法权的增大,强化立法备案审查制对于提升地方立法的质量,日显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立法过程不啻为一次规范立法的标本。充分的博弈,有效的公开,加上备案审查制的有效运转,都对当下的地方立法有着重要启示,值得借鉴。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