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通讯员蒋成杰
2017年11月22日,杭州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新民村2幢1单元的居民,坐上了家门口的新电梯。这也是浙江省、杭州市先后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政后,杭州首台加装电梯的小区。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了,那些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用得怎么样,本报记者分多路回访。
运行平稳邻里和谐
10月31日,记者来到新民村2幢1单元,和一年前相比,现在需要先在外刷卡,电梯开门并只能去电梯卡对应的业主楼层。
“设置这个功能主要是因为电梯在小区外围,没有门禁设置,担心会有闲杂人员进入电梯捣乱。”该单元加装电梯的发起人何先生说,这一年来,电梯运行平稳,电梯公司的维保人员维护及时,体验还不错。
不光如此,通过加装电梯,楼道里的邻居交往密切的同时,走得也更近了。电梯使用上有什么疑惑,大家也会商量着解决。“因为我们是杭州首个嘛,当时创新性地使用了钢带升降,后来发现,安装在楼顶的电动轴运行声音有点响。不过好在是连廊式电梯,距离房间有一定距离,对生活影响较小。”何先生说。
目前还在2年维保期内,每月主要是交些电费。“很省,一个月80块钱就够了。”何先生解释,各楼层缴纳电费的比例和当初出资比例相同,实行梯度制,一楼二楼不出资,三、四、五、六楼各承担10%、20%、30%、40%的电费。之前,大伙儿筹集的资金装完电梯后,还有剩余,用于支付电费。“等政府补贴的20万元下来后,我们准备成立一个电梯维修基金,以补充以后电梯的维保费用。”
上下五楼只要20秒
浙大华家池34幢,又称教授楼,这座建于1995年的独立单元6层小楼里,12户住户基本是老教授和离退休干部。尽管加装电梯的过程一波三折,但终于在今年4月中旬完工。
近日,记者来到该楼栋前。这台电梯并不是全透明式观光电梯,而是将采光玻璃装在了单边,一次最多可乘坐8人。由于整栋楼的住户都是80岁以上老人,这样的设计既能在电梯轿厢里保持充足的光线,又避免因恐高引起不适,保障老人安全。
501室的潘根生,84岁,浙大茶学系教授。作为加装电梯的发起人之一,潘老师对电梯的建成颇为满意。他告诉记者,一楼与二楼的住户可以免费乘坐。电梯运行每月电费在60元左右,8户分摊。首年属于维保期内,电梯公司每两周就会检修一次。
“现在上下楼只要20秒,出门很方便。坐电梯时还能欣赏到自然风光,心情都变好了。”潘老说,原本担心的采光和噪音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影响。
不过由于单面采光,夏天上午9点到12点之间受到太阳直射,电梯轿厢内比较闷热。对此,潘老师也表示,尽管乘坐时间较短,希望厂家改进。
双门贯通进出方便
金秋花园的电梯采用全透明观光式电梯,电梯井全部采用高透明钢化玻璃拼接而成。
站在远处,电梯上上下下的运转一清二楚。轿厢最多可乘坐5人,这是目前杭州加装电梯里的首台贯通式电梯。电梯轿厢有两扇门,一楼电梯入口门在北侧,居民乘坐电梯,到楼层后,轿厢南边的门打开了,出来就是楼道。家住6楼的陈先生说:“现在进电梯都不用转身,对于行动不方便的居民来说很便利。”这也是居民们根据楼道特点协商后决定的。
电梯内部的按钮也很有意思,只有1、2、4、6四个楼层按钮。原来除了1楼外,电梯只在2楼半、4楼半和6楼半的位置停。不用每层开门,运行费用也会相应减少。
陈先生告诉记者,和其他小区加装完成的电梯一样,一楼和二楼的住户可以免费乘坐,每月电费在50元至100元之间。
尽管全透明观光式电梯避免了采光不足问题,但由于电梯轿厢内没有空调,和华家池34幢一样,居民普遍反映夏季时温度较高,散热不够好,希望厂家能加装排气扇。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浙江老年报
本文标签:加装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