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2018年5月,通过公推直选我成为了一名居民区总支书记。临汾小区建立于1987年,由临汾路375弄和阳曲路181弄两个居民区组成,一共有46栋售后公房,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到了39.7%。
在日常工作中我了解到,小区有许多住在高层的老人非常迫切希望能加装电梯。曾有一中风后行动不便的居民,只能借爬楼机上下楼到医院做理疗,每次下楼都要和我诉说他“加装电梯”的心愿。上下楼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看似小事,却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密切相关。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楼组加装电梯,既是实实在在帮老人解决出行的问题,也是我这个“新书记”服务小区居民,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头等大事。
党员牵头
居民逐渐拧成“一股绳”
但是,加装电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居民无法达成共识,是电梯加装工作最大的阻力。临汾小区自2015年11月起开始1号电梯加装工程,一直到2018年7月才开始动工。但这长达三年的协商协调并没有白费,这也让我们得以全面地把握居民利益诉求和群众工作方法。
2018年底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将既有多层加装电梯工作列入了2019年乃至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项目,小区加装电梯有了坚强的后盾,也给了我强大的信心。在前期宣传酝酿阶段,我坚持重大问题让党员先知先行,通过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学习等形式在党员中积极宣传达成共识,并由党员带动群众,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375弄12号楼的老人占总人数41.9%,三楼以上悬空老人占38.7%,居民加装电梯意愿非常强烈。该楼的党员楼组长在掌握政策后,结合本楼组老实人多且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后,与几位热心党员一起,听取楼组居民的意见和诉求。同时联系电梯厂商和施工方,确认加装电梯的可行性。建立楼组业主微信群,将相关信息与每户业主共享,最终使全体业主对加装电梯达成共识,为后续电梯加装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达人居民齐上阵
“加装电梯”把好关
加装电梯涉及到工程、财务等多个专业,情况较为复杂,居民疑惑也比较多。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发现和挖掘社区工作的热心人和达人能人,为小区电梯加装工作积极助力。
在12号楼加装电梯过程中,党员楼组长、热心党员等组成自管小组后,积极挖掘居民信任的、不同专业的业主,助力加装电梯各环节工作。比如,在签订合同前期,由法律专业的业主把关,通过召开楼组会议,将合同条款逐条对业主代表进行解释说明,分析条款的合理性等;关于资金方面,由在原单位当过财务的业主来协助成立并管理共管账户,对后续每一笔工程款进行把控,确保全体业主资金的安全及合规使用;关于工程方面,由在原单位做过工程的两位师傅来把关。在开始打桩时,业主就发现施工队现场作业不完全符合规范,可能会影响后续钢结构的搭建,于是当场与施工队长沟通,停止作业,并及时向居民区党总支汇报,共同与施工单位领导进行沟通,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工程经验的业主经常在工地上监督,使加装电梯的施工质量有了很好的保证。
组织保障
推进沟通解“难题”
电梯加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由街道联络员担任支部书记,我任副书记,还将业委会、物业、律师、民警、施工单位以及居民代表等纳入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集聚了多方力量,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整合各方资源,及时沟通、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力推进了加装电梯工作。
小区有一个楼组其他居民都同意加装电梯,只有一户始终不同意。我和党支部的其他同志实地查看了解到,这户底楼居民家北面的窗都开在过道内,本来通风和采光就不是很好,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电梯加装以后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家的通风和采光。居民的顾虑不无道理。一边是楼上老人下楼难的困扰,一边是底楼居民利益可能受损的现实,怎么办?临时党支部会议商量后,决定由我和另一位“老书记”一起上门做底楼居民的思想工作;党支部其他同志则邀请专业人士,充分考虑该居民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把采光和通风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沟通协商、修改方案,终于得到这户居民的理解和认同。
临汾小区推进加装电梯工作最新进展:在46个楼组中的35个符合加装条件的楼组内进行征询、15个楼组一次征询达成加装电梯的共识、9个楼组已申报立项审批、5个楼组正在完善方案……
如今,随着街道和小区“组织力工程”的不断深入,党员带头、群团链接的社区氛围渐渐形成,楼道中的党员代表、妇联代表、团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积极参与到了电梯加装工作中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愿意走出家门,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坚持与努力,我相信,临汾小区一定能够以加装电梯为起点,在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小区的整体生活品质,成为和谐宜居的美丽新家园。
(本文作者为临汾路街道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吕文洁)
本文标签:加装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