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3月22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联合发布的“金融蓝皮书”指出,“维持稳定、窄幅波动”将是2017年股市的主基调。
蓝皮书指出,未来居民资产配置将向房地产之外的资产倾斜,短期有利于股市活跃。从中长期看,房地产的回落不利于各行业的盈利增长,反而会对股价产生抑制。
社科院评股,靠谱不靠谱?记者回顾往年蓝皮书,发现社科院每年一次的股评虽然简短,但可谓“虽不中亦不远矣”,当年行情的要点往往能够一语中的。
记者大胆猜想,如果社科院也参加新财富评选的话......
2014年:最早预测大牛市
在很多人看来,2014年中沪指在2000点苦苦磨底,年末启动的大牛市可谓突如其来。然而,社科院在2014年年初就在蓝皮书中预测,中国正面临与1999年类似的政策环境,股市再次出现“5·19”行情的可能性在增大!
蓝皮书指出,在面临诸多挑战的2014年,股市的重要性将得以凸显。经过几年的投资扩张和信用膨胀,我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普遍出现了高负债率的现象,要化解此类难题,唯有“搞活”股票市场。
不过,社科院算对了大势,却没摸准细节。蓝皮书当时分析认为,在周期类产业因为产能过剩及由此导致业绩下滑和股价下跌的同时,有些新兴行业的股票将出现良好的投资机会。这些新兴行业主要以信息服务、传媒、影视等为主,主要集中在深圳的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
事实证明,蓝皮书认为当年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小创并不是成为带领股市“雄起”的主要力量,上涨主力反而是以大金融为代表的蓝筹股。
2015年:猜对了前头没猜对结局
2015年,从蓝筹到中小创,一个个概念接踵而来,股民的激情和资金的狂热有增无减。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杠杆中的牛市竟从5178.19点开始支离破碎,当初将沪指看高至“一万点”的股评家们,最后也只能留下一句——“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在这一年,社科院尽管未曾预料到“股市大幅震荡”的出现,但其预测的大盘最高点位恰好也是市场“梦碎”的5000点。
蓝皮书当时分析认为,2015年股票市场依然乐观,因为推动2014年股市上涨的内在逻辑因素在2015年不会发生改变。沪港通的成功运行使境内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境外市场的低成本资金会通过该机制进入境内股票市场,低估值的蓝筹股会获得提振。上证综合指数突破3000点、重上5000点都是可期待的。
2016年:往事如烟,别再留恋
在经历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之后,蓝皮书果断指出,2016年,股票市场将处于震荡筑底的状态,防范风险是投资者的首要任务。因为从政策逻辑看,支撑2014至2015年股价上升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
在当年蓝皮书中,社科院对过去两年的“股评”进行了回顾。蓝皮书表示,曾对2014年及2015年的股市进行过乐观的预测,当时的政策环境是通过活跃股市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但政策环境在2016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鉴于此,2016年的蓝皮书表示,2015年6月发生的“股市大幅震荡”使通过活跃股市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政策思路受到挫折,总结教训、恢复市场的正常功能和秩序将成为2016年的主要政策方向。
2017年:休养生息仍是主基调
说了这么多,相信读者们已经对社科院的研究实力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详细回味一下他们今年的观点。最新发布的蓝皮书指出,“维持稳定、窄幅波动”将是2017年股市的主基调。
蓝皮书认为,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看,房地产行业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上涨,在政策的调控下,已经从高位回落。居民资产配置将向房地产之外的资产倾斜,短期有利于股市活跃。从中长期看,房地产的回落不利于各行业的盈利增长,反而会对股价产生抑制。
不过,蓝皮书也表示,从市场博弈的心理因素看,2015年的“股市大幅震荡”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除,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还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可以从投资者持仓账户占全部有效账户的比例这一数据中直观地反映出来(投资者持仓账户占比在2016年持续下降)。根据以往的市场波动周期,市场信心从回落至恢复需要3~4年的时间,2017年市场的信心仍然处在“疗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