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本轮股市下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自去年12月初以来,A股市场的表现明显趋弱,而期间累计最大下跌空间超过200点,而股市的日均成交量能也从原来6、7000亿的水平,大幅萎缩至日均3000余亿的水平,市场的投资信心又一次受挫。
对于本轮股市下跌,既有分析认为年底的“钱荒”效应影响,而期间也一度上演了股债汇“三杀”的局面;又有分析表示,本轮股市下跌源自于前期获利盘的释放,而临近前方强压区域,股市新增流动性得不到补充,而后出现强力调整的格局。
“成也资金,败也资金”,这是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但是,自前期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去泡沫化”风波之后,中国股市基本上离不开以存量资金作为推动主导的局面,而在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下,两融余额以及股市日均成交量能均显得比较疲软,活跃时期的增速水平也大不如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前期推动股市上涨的一大推动力险资资金,却在保监会、证监会的先后表态后,出现了快速熄火的局面,而以万科A为主导的险资举牌股,也自高位出现了大幅下挫的走势,由此导致相关题材股票的大幅调整,并引发市场做多热情的迅速降温。
近期,保监会再度出手,而其出手频繁,更是为部分不达标的险资机构敲响了警钟。在此期间,对于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等活跃险资机构给予了监管与处理,而随后也对相应的险资机构给予了系列的整改,这一系列的打击也加速了险资资金的降温力度,而险资机构也面临着一轮大整改的过程。
除此以外,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情,即在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股市新股发行节奏骤然提速,从原来一个月核发两批次,快速提速为一周一批次,而月均筹资规模超过200亿元。至于再融资规模,也继续处于高居不下的局面,而2016年也被市场称为“史上第一融资年”。
一方面是险资资金的集体熄火,给市场新增流动性的涌入预期带来了显著的降温效果;另一方面,则是股市融资力度的高居不下,而在股市过分注重融资,而缺乏对投资功能照顾的大环境下,却对市场的存量资金起到一定程度的分流影响。
与此同时,减持套现潮频现,不少上市公司高管不惜风险采取提前辞职套现的举动,也体现出股市套现减持的压力之巨,这对于本已疲软的中国股市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
险资熄火、融资加速、减持不断、钱荒上演等系列现象的出现,无疑对本以存量资金为主导的中国股市,带来了直接性的冲击,而在市场赚钱效应大幅削减的背景下,股市应声下跌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确实,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而言,经历近200点的跌幅,市场急需要有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在此期间,如果继续加剧市场的融资功能,乃至继续纵容上市公司减持套现的行为,则在股市缺乏新增流动性补充的环境下,市场继续受压也是难以回避的。
由此可见,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速度,确实需要充分衡量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并给予适时适度地调节,不应该为了给IPO堰塞湖快速泄洪而忽略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这对股市的长远性发展也并不有益。
多年来,中国股市被冠以“重融资轻回报市场”的称号,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却很难从本质上获得保障,这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是一种直接性的打击。很显然,在市场过度注重融资套现的背后,更应该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摆到更重要的位置之上,只有市场多方受益,股市投资功能得到持续性发展,才能够保障股市融资功能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利于中国股市的成长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