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企业的管理者、经理人,人们往往善于醉心于他们的成功与辉煌,在与本人的主人公,曾经多次获得国家技术专利、国家软件著作权并荣获首都劳动奖章的王贯山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在事业的背后强烈地感受到他生活的情趣与智慧的光芒,这或许就是他事业前行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着迷
进入电梯行业25年来,王贯山始终热爱着他的企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在电梯科技领域辛勤的耕耘,并取得骄人的业绩。这一切的一切应该说都源于他痴迷的个性:打破沙锅——我这个人,凡事总爱探个究竟。
王贯山小时侯就好琢磨,从能动的玩具到家用电器都逃脱不了被解体的厄运。据父母说,还被他们背在背上的时候,王贯山年龄小,手没有力气,就是用牙咬,也要把玩具咬开看个究竟。人家玩玩具是乐趣,王贯山不是,他的兴趣是总想知道玩具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惯性车为什么会走?青蛙为什么会跳?家里的玩具几乎没有完整的,都被他拆的七零八碎。
上小学后,王贯山又对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那时侯有收音机的家庭不是很多。邻居家有一个自制的矿石收音机,在房上竖起一个铁丝笊篱,接上电线从房顶上引到屋里,连上地线和二极管就能用耳机听广播。被王贯山发现后一有空儿他便跑到人家去听、去琢磨,最终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拿自家的半导体换了邻居家的矿石机。
每当听收音机时他就琢磨,要是能把自己的声音搁进话匣子里去那该多好啊。
一天,王贯山偶然发现电子管的收音机有一个拾音器,一触摸会发出嗡嗡的响声,接上电唱机就能放唱片。于是,他突发奇想,把高阻抗耳机接上后产生嗡嗡的啸叫声,对着听筒一说话收音机就出声,那叫美!然后就开始拉线一边在厨房一边 在屋里。等着父母下班回来。母亲在厨房做饭,他就在屋里跟她说话逗着玩,其妙无比,那时他才7岁多。
王贯山对无线电极其浓厚的兴趣,使家里所有跟电有关的东西,都被他折腾过,要不拆、要不就改。收音机被他拆的不能听了。母亲让他复原,因为还要鼓捣着玩,他故意不从。母亲只好找她的同事给修好了,并在收音机后盖贴了封条 “请勿打开”。这样也挡不住王贯山那个好奇的心,他发现封条的下半部分没有粘牢,就把封条从下面打开,上面不动。玩完了,在母亲下班前再装好。
王贯山就连自制“电台”的事也干过,用自己家的收音机改装的发射装置放候宝林的《夜行记》唱片,到别人家打开人家的收音机听他家放的相声,不思疲惫乐在其中……。
王贯山还在长期订阅的《电子报》等杂志中发现了一篇《自制摄像装置》文章,并了解到只有四川成都有卖这个套件的,价格是700多元,可以自己组装。当时特有兴趣,他就磨母亲买。那时已是80年代初,虽然王贯山已经上班,但700多元也不是小数目。妈妈说:“买了它你就别娶媳妇了”。话是这样说,妈妈见他如此着迷,还是省吃俭用订了一套。
组装这个装置,前后大概用了半年多业余时间。制作当中,他把图纸里面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一遍遍验证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并把技术参数记录下来。那时,真是到了着迷的程度。一次,为了嘘一下电烙铁是否热,也加上困乏,竟然把鼻子烫伤了。
直到今天,摄像装置制作成功时的情景似乎仍然历历在目。那天晚上,王贯山象往常一样,就着台灯在黑白电视机前开始测试。因为总不出影他也很着急,就时不时把手往镜头前前晃一晃,忽然他看到电视屏幕上出了五个叉,起初他以为是台灯照在他的手上反映到电视屏幕上的影子。于是又把一个郁美净擦脸油盒子放在镜头前,结果那个小盒子上的小女孩真的出现在了屏幕上了。王贯山激动得大声喊着:“出影了!出影了!”当时是凌晨3点多,那动静把睡梦中的父母惊醒了,他们也着实为儿子的成功激动不已。
坚韧
不畏艰难,一丝不苟的坚毅品格是王贯山在企业实践历练走向科技研发之路和成功的另一个支点。
1980年,王贯山高考已经上本科分数线,只因为填报志愿的原因,阴差阳错的上了技校,就是他现在工作单位的技校(北京建工集团安装公司的技校),学的是电器自动化控制专业。
1982年毕业,王贯山被分配到电梯安装班组,跟师傅们一道下井道、扛导轨。肩膀肿了,腰扭伤了到家不敢跟父母说,怕他们心疼。
那时,北京的冬天格外的冷。电梯井道就像一个大烟筒。干活时穿个破棉袄当工作服,还必须把裤腿扎上,否则寒冷难耐。他和工友们为了抢工期争时间,穿行在数九寒冬的电梯井内。安全帽在井道中剐碰得外皮全都烂了也全然不顾。
在王贯山的记忆里,那段经历是难以忘怀的。因为那时所有安装工的艰难困苦他都经历过了。每根螺丝、每条电线都是自己亲自来装来做,正因为这样王贯山对安装电梯的每一道工序才了如指掌。
为了系统的掌握电梯施工技术,他在没有真正意义的师傅情况下,主动赢得了很多人的帮助,不管老师傅还是年轻员工,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王贯山还由此养成了写工作日记的习惯,他把每天的工作过程、状态和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在工作与实践中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技术资料。
后来,王贯山做了技术员。这个工作给他研究电梯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曾经为了搞清一台电梯的电机的稳定性问题,两个星期没有回家。一直盯现场,晚睡早起。
一天早上,王贯山起床后就趴在电梯那观察。突然“扑”!的一声,从里面冒出一股黑烟,扑到他的脸上,由于过于专注了以至于来不及躲闪,全吸到肚子里。就此,他终于发现造成电梯运行不稳定的原因是原设计控制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缺少调零的电位器而造成了零点漂移,经处理后,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人都弄过,这并不是多难的事,但就是没有人肯耐下心来观察。事后甲方老板很高兴,4台电梯一下签了3年的维修合同,每年每台17000元。
随着工作深入,王贯山感觉知识的匮乏,加上没有念上大学,一直不甘心。
工作后的第2年王贯山考上了清华大学分校。学习是半脱产,白天工地安装电梯,晚上去上课。干电梯安装这行没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说是满北京城跑。王贯山经常从工地赶到学校,坐在教室里前半小时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记笔记,老师讲的几乎听不进去。这大概是过度的劳累,需要环境和体力转换。但过后脑子却异常清醒。
王贯山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四年中无论刮风下雨没有缺席一节课。因为是半脱产,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更加突出。他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显著。
曾经有人问王贯山,都拿到大学文凭了,是否考虑过跳槽?王贯山实话实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北安公司是北京安装行业的老牌企业,在京安装了几十年的各类电梯。国内许多工艺标准都是以北安公司为主编攥的。首都重大的建筑工程项目里面的机电设备大都是北安公司安装的。在这里能接触到众多品牌的电梯,能较早的接触到国外先进技术,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
王贯山对企业的忠诚除了来自他对企业的情感还有就是爱好与事业的锲合。他只是不安于每天重复工作状态。他认为,干电梯有一定的模式,但其中还是有技巧的。要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重要的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进行科技创新。
执着
在电梯行业发展的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王贯山,渐渐感觉到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他谆谆地告诫自己:“电梯虽然不是我的选择专业,而是命运的安排,可作为一个电梯人为了电梯科研事业我将无怨无悔。”
源于王贯山父亲住院时医院 “监护仪”工作原理的灵感,经过深入调研,2000年他提出了研发《电梯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并成立研发小组。时任总工的王贯山任课题组组长,在设计时他将多年来积累的电梯技术经验融入这套系统中。这项研发工作虽因现场条件复杂,误报、乱码、信息梗阻时有发生,可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使他们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研制成功了。
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梯监控系统当年就通过了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003年该系统通过了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安全认证。专家们认为:“该系统能够对多种品牌、型号电梯同时进行监测管理;它的多项技术和实用功能均属国内首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系统已经更加成熟,目前在十几家单位的400余台电梯投入使用,为企业带来效益。
电梯远程监控这个项目的成功凝结着项目组成员辛勤的努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鉴定的前一天晚上,王贯山在家里准备了一晚上的鉴定会的资料,不幸的是,就在那天夜里他的父亲在医院去世了。尽管他遗憾没能届时参加第二天的鉴定会,可他觉着这是他为父亲最后送行准备的最好礼物。
研发的产品,随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逐渐开发和完善。开始就是电梯最基本监控,后来发展成带有运行曲线和时序图。通过它可以适时地监测到电梯运行过程,舒适感、稳定性通过这一科研成果一一再现,并可自动获取运行记录。
由于这一监控系统具备了电梯故障专家诊断功能,在电梯发生故障时,系统会给维修工发信息,并指出故障所在,缩短诊断时间,提高技术水平。还可监督维修人员是否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如不按时保养可自动报警,提醒维保人员该做维保了。
另外,一套系统可以兼容多台不同品牌的电梯,它提供的数据资料可让主管单位对电梯设备有全面的了解,对电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
2003年,王贯山到西非塞拉利昂参加一项援外工程的验收,完成工作后,王贯山将“电梯远程监控技术”的软件安装到了电脑上,对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远程”性能进行了一次监测。进行系统点击后,北京外交公寓的电梯运行状况清晰映入眼帘,“电梯远程监控技术”在遥远的西非测试成功。这一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这一系统尖端科技的应用。
目前这个项目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权、两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获得200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11月,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审定为技术创新并载入“中国吉尼斯”—《中国企业新记录》。同时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及电梯业内企业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社会媒体进行了采访和专题报道。
王贯山常说:“是企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回报我的企业,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是自己的责任。”
1993年,在公司承揽的电梯维修工程中,有4台刚刚安装3年的进口群控电梯,其计算机控制调配系统的高峰运行模式程序设计有缺陷,运行效率低、乘客候梯时间长,而且电梯门机械系统故障率较高,多次联系厂家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产权单位有意将这几台电梯更换掉。
王贯山知道后对这几台电梯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反复研究,提出了《电梯功能的深层开发和门系统的改造》的具体方案,主动承担了这项技术的研发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试验,最终实现了资金投入少,实际效果好,达到了用户的使用要求,为产权单位节省了大量准备更新电梯的资金,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并获得了建工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9年初,北安公司把提高导轨安装精度改善电梯运行中产生的振动确定为技术攻关课题。为此,王贯山利用激光准直技术在电梯安装工程中做了大量实践工作,总结出一套实用、快捷、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导轨的安装精度,使电梯运行中产生的水平振动明显改善。此施工方法在以后几年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3年他又在利用激光准直技术提高导轨安装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力学数学模型深入地探讨了电梯导轨对其水平振动的影响,从根本上对检测原理做了分析、对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了深入总结,并撰写了《导轨对电梯振动的影响及激光准直技术在导轨安装中的应用》专题论文,该文获得中国第十六届建筑管理现代化成果优秀论文二等奖。
制动器是确保电梯正常运行,动作最频繁的重要安全部件之一,电梯能否安全运行与制动器工作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制动器出现问题是很容易造成严重事故的。由于制动力矩不足造成过多起电梯悲剧。制动器力矩现场检测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制动器的制动距离是完全可以反映出电梯的制动性能。这个问题王贯山已经琢磨好长时间。采用什么方式可以测个精确距离值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贯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长期思考。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便携式电梯制动器动态制动力矩检测仪》,该仪器可 精确地检测到电梯制动的距离数值,能换算出电梯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可对不同载重量、速度及层站的曳引式电梯的制动距离进行检测,并能显示出精确的测量值。
实践证明,这个检测仪 适合于电梯安装、调试、维修、质量检查及安全监察等人员的现场使用;与电梯设备连接简单,便于随身携带;还可避免以前测试时搬运砝码的繁重劳动。此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并计划在近期内投产上市。
采访后记:
王贯山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源于兴趣,而兴趣的养成与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父亲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没有过多的批评和表扬过他。每当王贯山取得成绩他只是满意的一笑。母亲和父亲的表达方式不同,她总会把王贯山得到的每个奖状或证书反复的看,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王贯山满怀深情地说:“那时,赢得父亲的一笑,听到母亲鼓励的话语是我最大的幸福。现在,我时常想,如果那时母亲把我的奖状只是看了一眼就放到一边了,我是否还会有今天的进步呢?我感觉,自已的兴趣和家庭环境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从内心感谢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对于父母,他知恩、感恩。并以事业的成功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说到王贯山的家庭生活,同样让我们羡慕不已。从事医务工作的妻子善良贤惠在事业上给他极大的支持。在北京某重点中学读书的儿子王禹更是全家人的骄傲。
今年只有14岁的王禹,爱学习,善于动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了自己的发明之路,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发明问世。目前已经有多项发明,并拥有5项专利,他的事迹曾经被多家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播报了他的事迹,誉称王禹“创意小英雄” 。
在王禹的发明中,最得意的当数“能自动识别名片上电话号码的电话机”,在第26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部能通过识别名片上的条型号码打电话的新型电话机。目前,全国仅此一部。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是源于长期与奶奶一起生活,对老年人非常了解。奶奶对他的关心、爱护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奶奶眼睛老花,打电话看不清电话号码。看着奶奶着急的样子,小王禹记在了心里。一颗童心,代表着好奇;一颗爱心,能使人不遗余力。
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