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电梯安全重在维保
北京市建委的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记者从该部门了解到,我国电梯出厂时需通过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测,产品质量基本过关,目前绝大部分事故根源都集中在“维修保养”这一环节上。
按照国家规定,作为特种设备,电梯内部不同零部件的维保周期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易损的部件必须每15天就进行一次维保。同时,高层建筑的物业需要每年向当地技术监督局上报电梯年检,维保单位必须配合物业接受技术监督局执行的年检,经年检合格后,由技术监督局颁发年检合格标牌,物业需及时更换电梯内的旧标牌。
普通居民如何判断电梯是否安全呢?可以从四方面来衡量电梯的安全性:首先看是否具有年检合格证;其次电梯是否“超龄服役”——如果超过使用年限,电梯必须报废;然后看电梯是否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保;最后确定物业聘用的维保单位是否具备专业资质。以上几项有任何一条未符合,用户都有权利要求物业及时履行职责进行电梯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电梯维保的背后
既然电梯安全主要依靠维保工作来保证,那么为何有些小区的电梯一直按时进行维保,却仍然事故频发呢?本该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品牌电梯,又为何短短几年就要进行“大换血”?人们不禁疑惑:不同的维保单位提供的服务究竟有什么不同?
大多数电梯厂商在电梯出售后会提供1-2年的免费维保。而免费维保期过后,物业公司可以选择与电梯厂商续签有偿的维保协议书,也可以另外聘请第三方电梯维保公司。经调查发现,为了节省电梯维保费用,大多数物业会选择另请价格便宜的第三方维保公司进行电梯维保。
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大概为8千到1万元,而某些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之压缩到3千元甚至更低。在这样的价格中挖掘利润空间,难免要以牺牲质量为前提:一方面降低硬件成本,在零配件的使用上以次充好,无形中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聘请一些未经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尚达不到维保要求的工作人员,以降低人力成本。这样粗糙的日常维保显然会埋下质量隐患,而一旦电梯无法通过年检,维保商便会借机拿着质检部门出示的需要维修部件清单,向业主收取高额费用,以弥补低报价的损失。
“有的电梯使用年限可以长达20多年,有的却7-8年就得换,其中维保服务质量是很大的影响因素。从我们对一些个案调查处理过程发现,廉价维保的电梯,根本没有有效的周期性维护,维保单位仅限于停梯急修或救援放人,设备寿命缩短也是自然的了。”而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电梯维保商仍维持在中小型规模,分支机构小,地区分布不均。电梯安全应多方关注。
我国去年共发生39起重大电梯事故,其中27起是由使用不当引发的,占事故总数的75%。去年年初,为了应对电梯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国家建设部出台了《电梯应急指南》。目前,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也正在就《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范本》征求意见。这些举措都将让电梯安全相关行业更规范化,同时也让人们对电梯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