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提起我市加装电梯,大家就会想到天宁区浦南新村、同济花园的试点。能在天宁区率先启动与实施,离不开天宁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科科长张超的努力与坚持。
3年访遍全区所有特种设备
2011年,25岁的张超考入市质监局,专门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对这份技术要求高的行政执法工作,张超尽心尽职,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大量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还不断向前辈们学习,积累工作经验。短短两年时间,张超从一位“门外汉”转变成了“学术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
2015年3月,恰逢工商、质监、食药监局“三局合一”,张超被任命为天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科副科长。面对挑战,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改变传统特种设备监管模式,从被动、单一的检查方式,转变为有针对性、双向型的监管新模式。
2015年-2017年期间,张超走遍了天宁区各个电梯小区、工业园区、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凡是有特种设备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由他撰写的《2016年天宁区电梯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经过3年努力,天宁区实现了3年无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张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每个安全监管人肩上的那份责任与使命。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推出“斜桥巷”样本
始建于1989年的斜桥巷9幢、10幢居民楼,是我市最早一批配有电梯的高层建筑,两幢楼的4台电梯运行26年后,故障不断,安全运行受到威胁。经质检评估,这4台电梯已不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鉴于依法履职和安全提示,区市管局于2016年7月在斜桥巷小区醒目位置张贴了“电梯安全隐患告知函”,告知业主必须限期整改,否则将停止使用。法与情如何兼顾?张超说:“停运电梯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他找到斜桥巷9、10幢业委会主任邵子龙,深入浅出地解释停用的缘由和解决办法,结论只有一个:换电梯。为了让所有业主知会电梯更新的利与弊,张超手把手指导业委会编制了《自费更新电梯十问十答》。
在电梯招标的质量把关上,张超又为业主据理力争价格上的优惠,落实电梯检验检测。经各方努力,斜桥巷4台老旧电梯终于更新到位,成为常州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斜桥巷”样本。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开创“常州模式”
既有住宅没有配套电梯,成了居住在4-6楼居民出行的难题。如何解决“无电梯”居民的出行问题?天宁区政府于2017年5月展开调研。
张超告诉记者,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看似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难。有政策壁垒,也有安全因素,更有群众意愿等问题,在推进过程中主要有“六大难”:规划条件难满足;群众意见难统一;资金筹集难保障;区级层面难协调;后续运行难管理;安全隐患难把控。
面对新挑战,张超主动请缨,要求承担这项重任。2017年6月,天宁区政府正式批复: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在全区率先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为厘清电梯加装中每道程序,张超足足花了3个月时间编写了项目备选单位名录库、增设电梯项目协议书、项目申报表、联合审查表等成套资料,并在天宁区2017年9月12日首次召开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联席会议上进行了专题审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年初,浦南新村44-1幢甲单元和同济花园3幢乙单元、7幢甲单元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开工了,可张超更是马不停蹄:为了让管线能顺利迁移,跑遍供电、自来水、燃气、电信等部门做好对接;联系业委会与社区,召开50人以上政策法规宣传解答咨询会20余场;对接设计、施工方,磋商电梯施工难题;为了能给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供样本,常常通宵达旦编写各类申报和审批材料及流程……他,为了这几部电梯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2018年7月25日,天宁区首批3台既有住宅电梯顺利竣工落成。这是我市首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开创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常州模式”。
“看着电梯投入运行,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值了。”张超感慨地说,付出终有回报,再难的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为百姓服务,无怨无悔。张海涛秋冰
来源:常州日报
本文标签:老旧电梯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