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八大电梯安全谣言榜!
作者: 2018-09-21 18:11:02 浏览:1179
[打印]

  1

  电梯在运行中会突然下坠?

  很多人担心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突然下坠,但事实上,“电梯下坠”并不是真的下坠。

  电梯下坠”一般有两种情况:

  电梯运行过程中急停:运行过程中安全回路或者门锁回路断开,造成电梯停止,乘客感觉腿发麻,其实是电梯紧急停止造成的。

  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会自动回到基站复位:也就是被大部分人误解的“电梯掉下来”,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和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差不多。

  2.jpg

  2

  电梯突然下坠,是因为钢丝绳断裂?

  网上某些文章解释:“电梯一般情况下的突然下坠,都是由于牵引电梯的钢丝绳断裂引起的”。

  事实上,电梯的钢丝绳并咩有那么脆弱。电梯轿厢都是由钢丝绳牵引的,载重量越大钢丝绳根数越多。对于一般住宅楼的电梯来说,最少是3根钢丝绳,每根钢丝绳大约有10股小的钢股,每根钢股又有10根钢丝。原则上只要断一股就需要更换所有的钢丝绳。

  而理论上一根钢丝绳,能够承受电梯轿厢的所有重力。所以只剩下一根也不用担心轿厢会坠落。而且,钢丝绳全部断掉的概率真的是很小很小。

  3.jpg

  3

  被困在电梯里开门自救?

  开门自救等于自寻短路!

  除了呼叫救援,拨打电梯维修公司电话,按电梯里面的报警按钮,不要想去开门自救,自救失败导致伤亡的例子已经很多了,不要去做下一个。

  4

  被困在电梯里会窒息而死?

  电梯轿厢不是封闭空间,不会有窒息危险

  有文章称:“如果是被困电梯内,首先要先冷静,因为在电梯的有限空间里,氧气的量也是有限的,机体在平静时耗氧量少,所以尽量保持镇静,可以使被困者在短时间内不会因缺氧而窒息。”

  国标对于电梯通风的要求

  根据国标《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相关规定:

  5.2.3井道的通风

  井道应适当通风,井道不能用于非电梯用房的通风。

  注:在没有相关的规范或标准情况下,建议井道顶部的通风口面积至少为井道截面积的1%。

  8.16通风

  8.16.1无孔门轿厢应在其上部及下部设通风孔。

  8.16.2位于轿厢上部及下部通风孔的有效面积均不应小于轿厢有效面积的1%。轿门四周的间隙在计算通风孔面积时可以考虑进去,但不得大于所要求的有效面积的50%。

  8.16.3通风孔应这样设置:用一根直径为10mm的坚硬直棒,不可能从轿厢内经通风孔穿过轿壁。

  事实上,电梯轿厢不是封闭空间,不会有窒息危险。不过还是要保持冷静。

  4.jpg

  5

  电梯下坠时“要快速把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

  这时候电梯故障,是按不了楼层的!

  如果电梯在运行而且楼层按钮有用的话,说明电梯根本就没坏。

  如果电梯故障会自动回到基站复位,这时候把每一个楼层按一遍没有太多作用,一些电梯会就近平层并开门,而大多数的电梯都是回到基站复位的。

  这时候一般是按不了楼层的。

  5.jpg

  6

  电梯自由下坠的时候尽量背靠墙壁下蹲?

  如果是自由落体的话,什么姿势都没用;如果只是异常下降,这么做可以缓冲下免得关节错位。

  7

  电梯坠下着地前一刻瞬间跳起,能避免死亡?

  首先,你跳不起来,因为需要克服电梯下坠的重力;

  其次,即使你跳了起来,迟早还是要落地的;

  第三,就算理论计算存在一丝希望,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知道该何时起跳?

  最后,出现电梯失控下坠(自由落体)的情况,不管你跳不跳,能不能跳,基本你都死定了。

  6.jpg

  8

  手扶电梯比升降电梯更安全?

  自动扶梯更容易出事!!!

  相比升降梯,自动扶梯更容易出事,所以使用扶梯要更小心。

  看准了踏板就上,快到了就下;

  女士请注意长发和裙摆;

  小孩注意橡胶泡沫鞋。

  最后,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改掉!改掉!改掉!

  ×电梯门正在关闭时,用手、脚等阻止关门。

  ×电梯门没关的时候伸手伸脚,探头探脑。

  ×将携带的物品放在空隙处阻止梯门关闭。

  ×反复按按钮或者每层按一遍。

  ×乘坐电梯时用手扒电梯门。

  ×运行过程中倚靠在电梯门上。

  ×在电梯里抽烟、丢弃烟头或使用明火。

  ×电梯门没开就用手扒门。

  ×逆行、攀爬、玩耍、倚靠或争先恐后。

  ×孩子放入推车、购物车中乘梯。

  ×扶梯停止运行期间当楼梯使用。

  ×蹲坐在梯级踏板上,随身携带的手提袋放在梯级踏板或手扶带上。

  ×在扶梯进出口处长时间逗留。

  ×乘坐电梯时一直在玩手机

  

本文标签:电梯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