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借壳上市公司家数骤降
作者: 2017-09-13 11:43:51 浏览:162
[打印]

 

  去年9月9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重组新规发布一年多来,A股公司披露重组方案不足300家,较新规披露前一年骤降约四成。数据显示,今年至今仅有5家公司宣布被借壳,并购重组审核家数也下降逾三成。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实施后并购重组市场逐步恢复理性,除了定增外,可转债、现金收购等开始盛行,预计未来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将日益增多。

  规范借壳上市认定标准

  去年重组新规的出台,使得借壳标准进一步完善,借壳上市行为从源头上得到全面规范。

  记者注意到,作为重组中难度最大的操作,借壳方案在新规出炉后明显减少。最近一年来,仅有8家公司发布了借壳方案,其中5家为今年公布,而此前一年共有32家公司发布了借壳方案,是最近一年数量的4倍。

  今年6月,ST云维发布交易预案,拟发行股份购买深装总98.27%股权,交易作价48.15亿元。7月通达动力宣布,拟置出通达矽钢100%股权、置入隆基泰和置业100%股权;江粉磁材拟作价207.30亿元,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领益科技100%股权。上述三起交易均构成借壳上市。

  8月20日晚,东方市场发布交易草案,拟以127.62亿元收购国望高科100%股权。8月30日晚,银星能源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控股股东中铝宁夏能源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银仪风电50%股权。

  还有公司此前推出的借壳方案最终告吹。如凤凰光学9月2日发布公告称,终止去年12月开启的重组海康科技方案。由于凤凰光学2015年7月被中国电科接手,后者恰是海康科技的控制人,故此次方案构成重组上市。

  多位投行人士预计,今年借壳上市将降温。一方面IPO审核速度的加快让不少公司放弃借壳上市转而IPO,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审核的趋严以及一些壳公司的昂贵的壳费,让拟借壳者望而却步。

  并购重组审核数量下降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3105起,同比增长15.3%,披露并购金额的规模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76.6%。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148起案例,同比下降28.29%,披露并购金额的规模为1.04万亿元,同比上升32.2%。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委共审核了115家公司的并购重组项目,3家公司取消审核,较去年同期下降逾三成。

  进入年中,并购重组审核有所增加,6月并购重组审核数量突然增加到26家,为年内最高。不过随后有所回落,8月仅有13家并购重组上会,9月份至今只有3家上会,还有6家待表决。

  在并购重组审核趋严的背景下,金利科技、松发股份、广东甘化等数十家公司纷纷宣告终止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

  尽管今年并购重组审核趋严,但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只有8家公司的并购重组被否,此外有64家公司无条件通过,43家有条件通过。根据统计,今年并购重组审核的通过率为93%,较去年有所提升。

  从被否公司的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标的资产的定价、盈利能力、跨界重组等。如金利科技,并购重组委认为,标的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以及盈利预测的主要业绩指标缺乏合理依据。

  对此,东部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并购重组标的资产盈利能力及持续性、业绩承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等依旧是审核的重点。

  重组支付工具生变

  自去年9月实施重组新规以来,今年监管层又陆续出台了再融资和减持等新规,这对并购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年2月17日,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对定增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管理。

  为此,部分公司纷纷终止定增方案并转而发行可转债。如5月4日,水晶光电公告称,鉴于再融资政策法规、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公司决定终止定增计划。同时,公司宣布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

  自重组新规面世以来,部分公司放弃定增购买资产转而采取现金收购的案例时有发生。如省广股份5月24日公告称,原筹划发行股份购买上海拓畅股权事宜,但综合考虑证券市场情况、公司业务整合计划等,现改为现金收购。此外,鲍斯股份、海能达、神思电子、宏图高科、新大陆、金贵银业等数十家公司也发布了现金收购的相关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证券业协会日前举行的保荐代表人系列培训会上,监管部门再度强调了对“绕道借壳”“轻资产跨界并购”从严监管的态度,鼓励上市公司开展产业并购。

  6月初,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指出,目前90%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已经无需证监会审批。证监会系统正加速完善并购重组监管,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化机制,包括改革定价机制,丰富要约收购履约保证方式,增加并购重组支付工具等。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并购重组新规的实施,本义并非对所有并购重组案例‘一刀切’式地收紧,而是有保有压,实际上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行业整合或产业升级,遏制忽悠式和盲目跨界重组,体现出管理层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对不合规重组从严监管的态度。”

 

本文标签:借壳上市公司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