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现在,存在着这样的观点:目前电梯存在着安全隐患,但电梯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是没有问题的。理由是电梯产品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机电设备,且电梯的整机与电梯安全部件和主要部件均经过有关职能部门的型式试验。这个理由看似很充分,但笔者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并认为电梯的产品质量原因存在于和电梯产品有关的各方面,从电梯产品标准到电梯产品设计,从电梯制造到电梯安装、维护保养,从电梯管理到使用、乘梯过程,都可能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存在。
一、问题的提出
1.电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的应用问题
目前有些电梯厂家的设计人员,只注重标准的正文部分,而忽略了GK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EN81-1前言”部分以及其他相关的安全标准。而GB75X820U3“EN81-1前言”第0.1条总则、第0.2条原则,第0.3条假设中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的安全标准的内容,对子电梯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让设计人员正确地掌握标准的真正含义呢?当然,有关部门也会组织人员进行标准的宣贯(如电梯协会组织的标准宣贯会)。但是,这样做能否真正使电梯的设计人员掌握标准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一,由于标准的内容较多,每次宣贯也是讲一部分内容;其二,电梯企业不可能派所有的设计人员来参加宣贯会;其三,就算是人员都来了、宣贯时每一条都讲得很彻底,但终究内容太多,还存在参加宣贯的人员能否全部掌握的问题。
2.电梯的设计问题
电梯的设计问题以平衡系数、曳引机轴承、制动器松闸扳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平衡系数的问题
在用电梯检测时发现电梯的平衡系数不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能说明电梯在新安装时的平衡系数就不符合标准要求?而改变电梯平衡系数的原因,一般可能认为是轿厢内的装潢重量发生变化所致。伸是,还有其他原因也会造成平衡系数的改变3
为降低电梯产品的成本,采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无可非议,但有时却可能适得其反。如平衡块采用外表为钢反内部为混凝土的对重块,在空气潮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使用,由于混凝土中含水量的变化,势必会造成平衡系数的变化。因此,采用含混凝土对重块时要考虑吸湿性和环境的湿度问题。
新安装的电梯,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的空气潮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此时检测到的电梯平衡系数可能在标准的0.4-0.5的范围之内。之后,再进行电梯的平衡系数检测时,可能由于环境的空气潮湿度变化较大而使得每一块的重量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电梯的平衡系数的改变。
2)曳引机轴承的问题
有的永磁同步曳引机中两个轴承均采用调心滚子轴承,为保证曳引机主轴的轴向窜动,轴承端盖侧用波簧固定。但是由于调心滚子轴承存在轴向窜动,采用波簧(特别是在轴承端盖处加多了波簧)会造成调心滚子轴承两列滚子中的一列滚子受力,而另一侧处于非受力状况=在这种工况下运行,调心滚子轴承很容易受损而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受损过的调心滚子轴承的滚子,再进行其他的补救措施,如更换轴承端盖或者即便是更换新的调心滚子轴承,也无法保证轴承能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3)制动器松闸扳手设汁的问题
有这样的制动器松闸扳手设计,可以固定在曳引机上。由于特殊位置原因,松闸扳手可以打到制动器的磁铁上。这种松闸扳手设计的电梯,也发生过人员死亡事故。笔者认为,松闸扳手可以打到制动器的磁铁上而能使制动器失效,且闸扳手可以固定在曳引机上的设计,无疑是产品设计的缺陷。
3、电梯的施工质量问题
电梯发生安全事故,很多是与电梯的安装、维护保养工作有关的。目前,还存在着电梯作业人员的数量特别是掌握较高技能的员工严重缺乏的现状。因此,发生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有的一部分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与技能不高、责任心不强所致。以下例举的都是一些电梯施工过程屮的低级错误,均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曳引机减速箱内的润滑油严重不足,用油标检测不到油位。曳引机减速箱,用油标却无法检测到真正的油位,原因是润滑油的上表面有几匣米高的油泡泡。
(2)在制动器弾簧上加机油与黄油混合后的油。有些电梯的结构设计是制动器弹簧正好在制动轮上方,制动器弹簧上的油向下滴,正好滴在制动轮上。
(3)现在在用限速器的检测工作,大部分均由电梯制造单位或电梯维保单位进行。但是,在限速器上却只有出厂时的检测标志而没有之后的检测标志,也拿不出其检测记录。
(4)限速器安装在机房的地面上,只用一个膨胀螺栓固定。
某些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与技能不高,也是发生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这一点大家应该是认同的,这里不再例举案例。
4.电梯的安全管理与电梯乘用问题
以下举两例简单说明。
(1)有乘客在某台电梯的非底层处掉了钥匙,电梯使用单位的工件人员在电梯不存此层的情况下用电梯专用钥匙将层门打开找钥匙。打开层门后,发生了乘梯人员坠落事故。
(2)某乘客乘用电梯时用脚猛踢层门。
二、有关各方的责任和任务
电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来保证,同时各方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1.标准的制定
电梯的相关规范与标准的制定,需要准确明了。其目的是使广大的电梯从业人员(特别是设计人员)在应用标准时少产生误解。标准不能像一本小说那样,当众人看了之后,最终会得到不同的感受与理解。因些,为了使电梯从业人员在应用标准时正确把握其真正含义以及便于查阅,最好能在标准发布的同时公布其条款说明。
国内有些管理文件、技术标准与规范,是有条款说明的,如《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均有条款说明。笔者接触过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标准,不仅有其标准条文说明(如GB503102002《电梯工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且与标准的正文同时发布。
2.电梯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与责任心的提升
电梯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提升本单位的电梯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心,如何提高电梯从业人员自觉地积累实战经验的积极性,而不要整天想着如何从其他单位“挖人”。这种“挖人”行为,短时间内对企业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但长时间这样做,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教育计划和内容对他们进行培训。在本单位没有真正的培训实力时,可以通过外聘讲师或外委(有真正实力的正规培训单位)的方式进行.另外,也不要将单位内的相关操作规程和规范(如作业指异书)当作宝贝,有的企业还称之为是企业的秘密,使得一线电梯从业人员想阅渎也无处可找,就更谈不上正确地应用了。
作为电梯从业人员本身,也应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及加强责任心。
电梯产品的设计人员不但要看产品标准,还需要真正掌握标准条款的含义及相关联的条款,同时还要多查看有关的技术文献和技术手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安全的电梯。
电梯的安装、维护保养人员,应该多看、熟读相关电梯施工文件和本企业的相关操作规程和规范(如作业指导书等),真正理解其主要内容,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而目前,很多电梯安装、维护保养人员享握技能的途经是靠师傅手把手地教,靠自己在工作中摸索,这种掌握技能的途经很有必要,特别是对刚入职的电梯从业人员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当其达到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水平后,光靠这种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就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的时间。
3.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的作业人员的管理,如检查现场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单纯地检查现场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而是要监督电梯企业与电梯使用单位如何提升电梯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贵任心。
4.电梯维护保养费用
电梯企业的老板,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考虑其企业的赢利情况,这也无可非议,但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包掊资质等级、人员技能、维护保养费用等)等条件来承接维保业务。如果维护保养费用太低,是无法真正做好正常的维护保养工作的。但是.只要有胆量接下这样的电梯维保业务(即便是维护保养费很少,甚至是免费维护保养),就至少应该在已签订合同的期限内认真负责地将电梯维保好,保证电梯的女全运行。不能因为所签订的维护保养费太少把正常工作草草了率,因为没有谁强迫你去承接维保收入明确低于实际费用的亏本生意。
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要认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被天上掉下的陷饼砸到的可能性也不大。不应把电梯的维护保养费用压得太低,如果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得不好.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发生电梯安全事故。
5.使用单位的管理
目前,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是能顺利地进行电梯的年检,因为年检时需要电梯使用单位配备电梯安全管理员的“证”,而不是安全管理员的“技能”。目前,极大部分的电梯使用单位,在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保合同之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维保单位一手操办,这样的处理方法是不妥的,而这一现象也有改变的必要。
电梯使用单位应重视电梯安全管理员的作用,使其多多参与、监督检查电梯的维护保养的某些基础工作,不能只行使在维保单上签字的工作。
电梯的所有权者是使用单位,而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只是使用单位的高级保姆(需耍相应的单位资质和作业人员的作业人员证。因此,作为电梯安全管理员,要设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努力多掌握电梯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如果电梯安全管理员自身没有一定的水平,哪怕是使用单位付出的维护保养费用再高,也得不到高质量维护保养的回报。
6.电梯行业协会的作用
如何发挥电梯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电梯行业协会的设立层次可以说是较全的,从国家级的到地方的电梯行业协会都有。虽说电梯行业协会在电梯行业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佝其可以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现在这些。
电梯行业协会需要办成一个服务于电梯行业、提升电梯行业水平的组织,实实在在地为电梯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难题。为充分发挥电梯行业协会的作用,应考虑成立一些跨地区,最基层的电梯行业协会,其协会的宗旨应是真真正正为行业服务,反映诉求,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电梯人应该认识到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作为电梯企业从业人员,没有必要太灰心,如果说按电梯台份的比例来计算电梯安全享故的数量,再与其他行业相比,也还是比较低的;但也不能太乐观,毕竟尚未发生完全事故的电梯也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件。应该意识到,各个坏节中存在的任何一个小小的缺陷,甚至是瑕疵,都会造成电梯的安全事故或减少其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笔者相信,努力形成同心协力的局势,通过各方、各人的不懈努力,为电梯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电梯行收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