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跨国企业加速吞噬中国市场
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梯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年产电梯达到16.8万台,但其中却有近八成贴的是“外国牌”。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日本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等13家大型外商投资公司在中国已经成为主流企业,随着研发、营销、独资步伐的同步加快,国内品牌或并或败,市场份额“节节败退”。
全球一半电梯“中国造”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作为高层建筑的必要配套,电梯需求自然与日俱增。根据行业报告,2005年大陆电梯年产量已增至13.5万台,2006年更达到16.8万台,与1980年相比,25年内增长了59倍,产量每年平均增长17.8%。目前,全球一半的新出厂电梯都是“中国造”。
有关企业表示,正是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让他们纷纷来华“抢食”。据统计,即使2007年预计中国已经有超过80万台电梯在运行,从人口比例上来看,中国仍只使用着全球1/10的电梯,而中国人口却占了全球人口的1/4。“也就是说,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中国还需要增加150万台电梯!”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任天笑告诉记者。
设厂研发外企成本降低
众所周知,电梯是一种产品与服务并重的产品,由于每台电梯的安装、调试、保养都需要企业和客户的频繁沟通,不少企业都选择在市场所在地设厂。近期,跨国电梯企业除了在华扩大生产规模,还纷纷建立研发中心。目前,几乎所有国际名牌的电梯,都有中国造。而这种国产化策略,也大大降低了国际品牌的成本。
据悉,世界上著名的电梯生产商几乎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并不断升级换代。
今年2月,广州日立电梯宣布,在番禺投资超过5.5亿元,将厂房“大换血”,预计明年春节前投产,投产后,位于广州中心区内老厂房将全部迁移出城,全面投产后,四年内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去年11月,德国蒂森克虏伯在广东中山投资4亿元的新厂落成启用。这是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在全球的第四个生产基地,未来有望为空中客车A380生产配套登机桥。据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扶梯/登机桥事业部首席执行官拉蒙·索多马约透露,新落成的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山生产基地总面积为19.5万平方米,拥有四条标准扶梯生产线、一条特种扶梯及人行步道生产线以及一条旅客登机桥生产线,每年可生产多达4000台自动扶梯和人行步道,以及200台旅客登机桥。
去年10月,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在广州设立世界级研发中心,该工程中心定位于研发和检测高科技扶梯及相关零部件,目标建设成为以扶梯研发、检测和制造为核心优势的世界级扶梯中心。奥的斯电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企业,已在中国设有八家合资企业和六个制造基地,是中国最大的电梯服务商。
成本失优国梯难守阵地
近几年,我国新增电梯生产企业几十家,其他相关企业几百家。但是,这些企业尚不具备与跨国企业抗衡的实力,仅占据中国市场的1/5。而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更使本土品牌受到冲击。
业内人士表示,以往本土品牌凭借中国人力成本低,具有较大的价格与成本优势。但是,当跨国企业将厂房也设置到中国、实现员工本土化后,不仅生产成本降下来,更因为规模效应、全球采购,甚至可以做到同样品质的电梯,成本比国产品牌还要低!
一位国产电梯的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还可以在低端市场“分杯羹”,但近几年来,他却发现,国际品牌在霸占高端市场后,又把触角伸到了中、低端市场。像日立等国际品牌,将电梯产品分成了很多等级,从便宜到昂贵,都有产品提供。而国际品牌因为“牌子响”,在同质同价的时候,在市场就拥有很大优势。而国际品牌的市场规模上去后,人力成本甚至还比国产电梯低:“我的保养公司员工一天只有三张单,他们却能接到五张单,你说谁的保养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