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年间,我国共发生165起电梯事故,其中死亡人数在93人以上。位居八大特种设备之首。屡屡发生的电梯“伤人”“吃人”的事故也说明,众多环节,其中一个环节稍有不慎,电梯就有可能成为“吃人”的怪兽。在这里笔者不禁要问了,在这全民电梯出行的时代,如此惊人的血的惨案为何屡屡上演?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首先是,物权管理者安全责任缺失。俗话说的好,“电梯三分靠质量、七分靠安装和维保”。与使用汽车一样,电梯的安全可靠性与日常维护保养密切相关,需要定期清洁、润滑、调整、检查,以降低安全风险,延长使用寿命。然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相互间低价竞争,服务质量自然下降,部分单位的半月检,往往是走过场,签个名了事,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维保企业在品牌电梯过了质保期限后,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吸引物业与之签订维保合同,常采取“只修不保”或“以修代保”的方式进行电梯维保。
其次,行业管理混乱,国家对该行业缺乏核查、监管机制。如荆州电梯案中,有专家就认为该电梯设计生产水平不高,电梯盖板出现松动,存在安全缺陷。就连特殊工种行业,电梯维护资格证都可以到网上花钱造假购买。而国家在电梯安全从设计规格、到质检监管都处于起步状态,那在责任定责定性上往往缺乏有利依据,这也是导致行业混乱的、事故频发的一大诱因。
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出行安全不容忽视。铁路部门此次在火车站电梯的出入口处设立了醒目的标志,用以提醒旅客注意安全。车站还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向来往旅客分发乘坐电梯的注意事项,并引导旅客乘坐电梯,同时,车站还专门联系电梯厂家对电梯每隔15天就进行一次检查、维护、保养,此举正是铁路部门践行旅客履行三个承诺的最好方式。
最后,电梯本不“吃人”,电梯安全事故的背后,拷问的其实是人的责任和良心。我们在缺乏安全设施和标准、安全监管制度规范、安全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的前提下,负债累累的铁路能够一心为旅客出行安全,不惜金钱人力成本,此举不正显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吗?相比之下,那些挣得钵满盆满一心求利而吝啬成本不顾公共安全的企业,应该向铁路部门学习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毕竟,做企业和做人一样,都得靠良心和责任支撑。一个缺乏责任和良心的企业,这实则是一种短视利益的行为,也注定走不长远。唯有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声誉,如此取得美誉和盈利的双赢,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