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九月的上海,黄浦江 畔,质量大潮再次涌动。随着,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的颁布,上海以当年市政府1号文件的方式编制发布了《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推动促进作用,进一步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理念融入了上海的城市精神、融入了城市发展的方 方面面。《规划》实施以来,《规划》中的产品、服务、工程、人居四大质量成效如何?上海质量工作有那些新的亮点?日前,记者专访了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 路。
黄小路:在产品质量方面,我们鼓励技术创新和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并举,坚持守住底线、勇于拓展上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结构更趋合理,性能更趋完 善,附加值大幅提升,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2013年,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3.14,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进入了质量竞争 力较强发展阶段。2013-2014年上海市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84%、地产农产品合格率近100%,全面完成上报指标。同时,上海继续成为中国大陆 集成电路设计业最大的产业基地,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产业化。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器械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并在 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微创介入器械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国内率先研发了干扰素、白介素、EPO、GCSF等基因工程产品,实现了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的产业化。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510.6万辆,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第九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85位。上海电气在“亚洲品 牌500强”评选中排名亚洲机械类品牌第五名,中国机械类品牌第一名。中船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由原来传统的“三大船型”逐步丰富成液化气船、海 洋钻井平台等多型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得到大幅提升,超大型散货船已经实现了上海定价。华谊集团的烧碱、甲醇、醋酸、丙烯酸等主要产品优等品率平均 控制在98-100%,稳居行业前列。
在服务质量 方面,充分运用标准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进一步增加,相关从业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各领域服务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开展服务标 准化示范试点124项,制修订7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全国首个由行业协会承担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闸北区人力资源服务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中期评 估;配合中国(上海)邮轮实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宝山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启动了吴淞国际邮轮港服务标准化试点。截至2013年底,本市拥有星级宾馆 272家(五星级酒店60家),旅行社1302家(5A级旅行社8家),A级旅游景区(点)88个,其中5A级景区3个。在5家批发市场、5家加工企业、 13家配送中心、225家大卖场、6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粮食追溯系统;在23家配送中心、223家大卖场、47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水产追溯系统;在 700家标准化菜市场、965家标准化超市、220家超市卖场、13家定点屠宰企业、140家各类批发市场和配送企业建设肉类和蔬菜追溯系统。
在工程质量 方面,保持建筑市场稽查高压态势,全方位开展工程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建设工程项目参建各方质量意识不断加强,工程创优积极性不断提高,工程现场质量保 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现场原材料抽检、工程实体检测合格率等指标稳步上升。2013年,上海有7项工程获得鲁班奖,4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新建筹措 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1万套,78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10.39万套,797万平方米;新增可供应10.29万套,783万平方米。住 宅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4.55,并在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全国保障房执法监督检查中排名全国第二。
在人居质量 方面,上海着力建设智慧城市,完成“宽带中国”战略第一阶段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信息化综合指数排名、网络就绪度排名、信息通信应用指数 排名均居全国第一。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2013年,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1742万乘次,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了687万乘次。2013年,新增绿地1050公顷,森林覆盖率约 13.13%,湿地保有率达32.28%。2013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41天,AQI优良率为66.0%。
记者:为保障《规划》实施过程,上海近年来在工作机制体制上有何特点?
黄小路:在 推动《规划》实施过程中,上海的质量工作始终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通过创新工作制度、模式、方法、手段,为质量工作注入新动力。 在全市层面,2013年实施的《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明确规定建立市政府质量安全议事机构(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国首创,也为规范政府质量安全议 事机构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层面的市标准化联席会议、市特种设备联席会议、行业质量促进会、重点骨干企业质量工作网络等质量工作机制。在 区县层面,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开展质量强区活动的指导意见》,对各区县质量工作开展年度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区县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 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落实了各街镇的质量工作责任。在企业层面,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出台了《质量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质量改进两年行动计划 (2014-2015)年》等一批推进举措和《上海市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批扶持政策,引导企 业以质量、技术、品牌、标准等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在社会层面,2010年成立的上海市行业质量促进会连接政府和近千家行业协会,推动了行业协会承接履行 政府转移的质量职能,参与了上海名牌与政府质量奖培育、标准制修订、监督抽查后续处理与规范、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质量信用分级评价等多项质量工 作。在全市营造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的良好氛围。
记者: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上海质量工作有何心得体会?
黄小路:上 海始终把质量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注重培育和树立质量标杆。到2013年,全市获市长质量奖组织9家、个人4位,获质量金奖组织108家、个人 66位。在首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中,上海共有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等4家组织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工段长李斌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二是把实施品牌战略作 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以及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标准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集聚区等为重点,开展了知名品牌创建示范 区建设工作。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东方绿舟”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首批获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市北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梅泰恒商圈、佘山旅游 度假区三大品牌示范区正在创建中。三是不断夯实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不断提升质量工作服务本市产业发展的能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动标准化试点建设、制修订地方标准、研究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等重点工作。相继开展各级、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试 点项目70余个。量传溯源体系覆盖十大专业计量领域,全面支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并辐射华东地区。全国首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落户本市闸北区。
记者:围绕“三个转变”,上海下一步质量工作有何设想?
黄小路: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质量工作新命题,这激励鼓舞我们必须把质量优先的发展理念 贯穿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要实施三大战略,强化质量服务。继续实施标准引领、以质取胜、品牌发展三大战 略,进一步强化其在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中的作用,推动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城市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构建完善产业计量测试 服务体系、民生安全计量保障体系、能源资源计量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事业单位的整合和分离改革,形成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功能清晰而又相 互补充的技术基础支撑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按照国务院和市委有关要求,推进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职 责,推动监管执法力量向基层和一线倾斜。聚焦民生、突出重点、狠抓大案,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案值大、违法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百姓反映强烈的质量违法行为。要完善监督机制,优化监管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及时、互动的网 络。完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质量监督,畅通政府监管与消费者参与的互动渠道,鼓励舆论有效科学监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风险监测作用,探 索建立基于信用的企业管理制度,丰富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探索建立基于质量大数据基础的科学监管方式。
记者:2014年“质量月”期间上海有何活动安排?
黄小路:今 年,上海“质量月”活动主题为“打造质量高地,实现三个转变”。通过举办“2014年上海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月”活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创先 特色班组”和“工人先锋号”,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技术比武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对本市部分区县内的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免费培训,开展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和产业工人的质量素质和能力。活动期间将进一步依托全市各部门、行业、企业,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精心组织,不断 创新,务求实效,打造品牌,并组织开展“发布最有用的质量习惯”等18大项主要活动。市行业质量工作促进会及相关行业协会、上海汽车、上海电气等一批骨干 企业也将开展各类专题活动。
免责声明:由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因此本站不完全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