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梯何时能老有所养?上海市将实行政府垫资制
作者: 国际电梯网 2012-12-05 09:42:51 浏览:127
信息来源:国际电梯网
[打印]

上海市是我国较早引进电梯的城市,目前超出服役年限的电梯多达1.4万台。电梯年龄大,何时能够老有所养呢?如何才能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呢?
实行政府垫资制 为民谋福利

如何筹措“带病”高龄电梯的维修资金?长宁区做出一项尝试——在小区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由政府垫资先行解决,待筹集资金后归还。

  由该区质监局牵头制定的《消除住宅电梯安全隐患暂行办法》,针对小区不同情况提供了一揽子方案。根据这一《办法》,在维修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实施紧急维修、改造、更新的,根据相关规定,有关部门将敦促使用单位在15日之内完成电梯隐患整改工作;未建立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筹集金额30%,无法实施整改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决定,及时补建或再次筹集资金;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电梯,确因短期内难以筹集资金、无法及时维修的,按照“申请有依据,还款有期限”的管理原则,依照“申请、审批、垫资、催讨、还款”的政府先行垫资流程,落实资金,完成电梯隐患整改。

  政府垫资整修“带病”老电梯,一些难以短时间内动用资金的居民小区迅速解决了高龄电梯“带病”上岗问题。番禺路上某小区三栋楼共有8台“体检”不合格的高龄电梯。小区维修资金多达七八百万元,但由于未成立业委会,资金暂时不能动。几方协商后,由区政府暂时垫资进行维修,待业委会成立后再解决还款问题。近期,8台电梯全部维修完毕。

  还需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政府垫资确实解决了部分小区的一时之困,但这只是缓兵之计。”市人大代表徐红认为,实现电梯“老有所养”,关键是要通过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有效发现和预防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

  据了解,2007年起,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截至去年底,已对815台电梯完成评估。今年,各区县政府将支持完成700台电梯的评估。长宁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采取风险评估实现了安全关口前移,变事后监察为事前预防,提高了职能部门对“老龄化”住宅乘用电梯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业委会、物业、电梯公司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协调解决住宅电梯安全使用风险提供依据、搭建平台。”

  “要确保电梯的长期运行安全,还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市人大代表洪克敏认为,鉴于高龄电梯的更换改造受制于多种因素,应建立由业主、物业公司、维保单位共同维护的机制。有市民建议,电梯更换后,可再次向业主收取维修资金;或按国家核定标准缴纳电梯专项基金。针对低层业主缴纳费用不积极的现象,建议按照居住楼层的高低缴纳电梯更换费用,“一楼的最少,顶楼的最多”。

  上海电梯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建议,为每台电梯建立一个记录其运行状况的档案,运行数据和维保情况统一入档;并根据上述档案对电梯作出维护保养的有效指引。业内人士还建议,针对电梯事故可能造成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赔偿,可以引入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