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有一个小女孩,第一次碰到她时,她正在换牙。虽然我们并不认识,她一看到我,还是很热情地用漏着风的话跟我打招呼:“似乎似乎(叔叔),你上班呀?”我一愣,然后笑着回她:“是啊。”“似乎似乎,你菜(在)哪里上班呀?”我笑着回她:“我在珠江路啊。”我正要接她第三问,她却自言自语收了尾:“噢!珠江路呀。”她妈妈在一旁笑:“噢什么,真是话多。”第二次碰到这个小女孩,她依然洋溢着热情范儿:“似乎似乎,你住几楼呀?”我笑眯眯地告诉她:“我住20楼啊。”“似乎似乎,你住20楼哪一呜(屋)呀?”我看电梯里没什么陌生人,就接着回答她:“我住2004啊!”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收了尾:“噢,住2004呀。”她妈妈估计认为我已经熟悉她了,也就光笑不再说话。这以后又碰到几次,她换好了牙,但风格依旧:“叔叔,你吃过饭了么?”“叔叔,你去哪里呀?”“噢!”……我算是总结出了规律,这小女孩是三板斧,两问一收。发挥稳定。有一个小男孩,身上所有的零件,几乎都可以用圆来形容。长得挺讨喜,但顽皮得令人发指。第一次在电梯里碰面,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边哼哼唧唧,边伸出食指把所有楼层号点了个遍!他爷爷气得边大声吼他,边忙着消号,眼看要消完了,他又按。老人家毕竟没孩子身手敏捷,结果电梯一路走走停停,像汽车行进时爆了胎。这孩子住在10楼,眼看他要下,我总算舒了口气,结果小家伙脚刚跨出电梯,又飞快探进来对着楼层号狠拍一掌!空荡荡的电梯里,我一个人继续低头消号。再碰到他时,他爷爷一进电梯,就把他两只肉乎乎的手紧紧箍住。他哼哼唧唧,小身板扭成了泥鳅,却再无法作乱。可看得了初一,看不了十五,又有几次,上了电梯发现绝大部分楼层号都声势浩大地亮着不用说,一定是他临走之前的杰作。毫无办法。还有的小孩直勾勾盯着我不说话,还有的小孩看了我就号啕大哭……遇到他们,有时尴尬,有时恼火,有时又觉得好笑。可无论怎样,孩子们的言行毕竟都是本真的,比起成人那些或心口不一、或苍白无聊的寒暄,要容易接受。每每想到这,也就不再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