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今年房地产形势已趋明朗
作者: 高海燕 2011-07-22 09:23:42 浏览:77
信息来源:南方网
[打印]

  今年的大势已定,任何有关行政干预与市场调整的是非探讨都是多余。下降的结果已经预设,一切需要的只是时间。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等要求表明,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自此,有关下半年政策是否会松动的议论和部分地区伺机放松调控的企图基本完结。

  上半年G D P同比增长9.6%的宏观经济数据解除了一直以来很多经济学人担心的硬着陆担忧。这给继续强化房地产调控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至少说明,房地产调控不会对中国经济总体发展带来重大后果。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既是战略性的目标,也是紧迫性的任务。因此,逐步减少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提高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应该在宏观经济部门形成了共识,并已经成为房地产调控没有继续徘徊摇摆的一个深层次动机。尽管中央政府完全明白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在预期上都希望通过土地市场获取资金还贷,但调控力度不减的事实已经表现出了决策部门在重大利益问题上的取舍态度,至少阶段性的目标非常清晰。

  在众多参与调控的角色中,金融部门的表现在今年很有看点。除了央行连续将存款准备金率调至历史最高导致银行资金紧张外,各银行对“三个指引一个办法”(总体精神即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执行得可圈可点。与往年面对调控“阳奉阴违”和采取观望等待态度不同的是,今年各银行已经在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最为明显的的是,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一方面体现了银监会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表明,大中型商业银行正在着手应对房地产信贷总规模最终总体下降后的业务替代。有信息表明,银监会也将规范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委托贷款、信托的资金渠道或将面临压力。刘明康最近关于要继续严把开发企业“名单制”管理和开发贷款以在建工程抵押这两个基本要求的表态不得不让人觉得资金紧张将不再仅仅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是眼见即到的事实。

       地方政府在“政治必须正确”的压力下,逐步更深层次以更强力的行政行为参与房地产市场,显然控制房价和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已经成为不得不完成的目标。深圳近期再次细化限价细则,将限价单位已由分区域、分项目下移到分户型确定,这使得开发企业在总体限价目标的高压下分户型操作的空间进一步压缩。同时,二手房按评估价征税的执行已将二手房的交易降至冰点。尽管评估价的定价策略在目前表现得比较温和,但它的另外一面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成一种价值下降的指引。随之而来的是,分散的二手房业主将阶段性地选择观望。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将最终选择进入下降通道,并在下半年的某个节点,与一手房市场联市互动,因此,所谓的一手房二手房价倒挂(即同区位二手房价高于一手房价)的现象将最终成为假象。

  综上所述,比较明显的是,在限购、限售、限价、限资的高压态势下,所有的地产公司都将面临压力而没有例外,但市场上依然还会有博弈。在定价策略上,开发企业依然会首先选择在接近限价的价格天花板的地方作战,但同时将加大推盘和营销的速度(早开盘早逃生将成为共识)。上半年的开盘项目热销的事实证明需求仍然凶猛,无论是自主性置业者的热情,还是与高CPI作战的投资客,加之因为二三线城市限购所导致的投资外溢力量回归一线城市主场等因素都导致了截至目前为止的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在总体上没能得到改善,但在价格上限的约束下只会带来开发企业的销售进度从而增加他们推盘的积极性,而对价格上升的作用力不大。

  总而言之,今年的大势已定,任何有关行政干预与市场调整的是非探讨都是多余。尽管角力还会继续,博弈还会进行,但下降的结果已经预设,一切需要的只是时间。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