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不要被市场上充斥的僵化了的“股评语词”蒙蔽,真正影响你的判断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要把投资想像成一次次集贸市场中的讨价还价,用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去感知股票的买和卖股市中价量关系总是被很多专业人士神化为判断市场趋势的指路明灯。这不但令放量上涨、缩量下跌、天价地量之类的词汇耳熟能详,而且,技术派专家更是以能垄断这些词汇的话语权而沾沾自喜。
久而久之,投资者甚至已经忘记了价量关系真正的内涵,而对于新投资者,也许连了解的机会都难以寻到。
更糟糕的情况是,这些描述市场表现的词汇,本身丰富的内涵正在被越来越僵化地解读着。比方说就我所听到的,放量上涨往往意味着大的、上升行情,值得追捧;放量下跌则意味着灾难临近;缩量上涨或下跌,在股评人士嘴里一般会被表述为“观望”;缩量上涨意思不大——偏空,缩量下跌有可能是企稳信号——偏多。
说起价量关系,简单地说其实就是股市中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后形成的数量关系。被习惯上称为多头的买方手中握有现金,而空头的卖方则是持有股票。买方以较高的价格向卖方买入更大数量的股票,就形成了价量齐升的局面;反之,卖方以较低价格向买方卖出较少数量的股票就会价量齐跌。
显然,股票市场上不只是上述这样两种简单的局面,其风云变幻令人难以捉摸和把握,也成就了投资大师和滥竽充数的黑嘴交织表演的舞台。
推崇投资大师,反对股评黑嘴。但我们更愿意说,每个投资者都有机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大师,只要你多花一点心思去琢磨一下自己和别人的心理。
从一个最简单的假设开始。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买者向卖者求购股票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一、买者每次喊价都比前一次求购的价格高,但买到手的股票却不如预期的多,这就会继续增加他进一步买入的欲望。这时,这个二人市场就会表现为价升量缩。
二、买者每次喊价都比前一次求购的价格高,买到手的股票都正如预期的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多,市场表现为价升量增。这时,买者会很快注意到卖者很高兴他的出价,从而会逐渐降低出价(市场表现有可能会发生反转)。
三、卖者每次喊价都比前一次价格低,却不能如预期多地卖掉手中的股票,这样就会增加他以更大幅度降价的方式卖出股票的欲望。这时,市场会表现出价跌量缩。
四、卖者每次喊价都比前一次低,却能很痛快地卖掉股票甚至卖出了超出预期数量的股票,市场表现为价跌量增。这时,卖者也会很快注意到买者很高兴他的出价,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卖价(市场同样会孕育反转)。
我们应该看到,在上述四种情况中,一、三项说明买者和卖者对价格走势的看法是一致的,价升时卖者惜售、价跌时买者惜买;而二、四项说明买者和卖者对价格走势的看法是不同的,可以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反而容易达成交易。
当然,我们所在的股票市场当然不会是只有两个人的市场,表现出的价量关系也就要远远复杂于上面这四种情况。我们在有限的篇幅里提醒投资者特别注意下面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即是关键因素,又极易让人产生错觉和误判。
第一个因素,在股票市场里买方和卖方的数量都非常多,而且投资者之间互相不知道谁是同道、谁是对手。这时,买方和卖方各自阵营里会出现相互激励,也可以说是买方自己相互竞买催升价格、卖方自己相互竞卖压低价格。这种局面出现时,市场会表现出对任何一种趋势的放大效应。同时,如果投资者只关注自己阵营里的力量就更容易忽视对方阵营里态势的变化。
第二个因素,就是新的入场和旧的离场。我就注意过,在我所居住的社区几年前的集贸市场平淡无奇,但当旁边的地铁开通后,集贸市场中的蔬菜、鸡蛋一段时间里涨价了。因为,地铁的开通就意味着周围社区居住人口的增加,新搬来的居民成为了集贸市场商品“价量齐升”的最主要诱因。反之,一旦一个大型社区的人口迁出一半,那留给往日火爆超市的一定又是一个“价量齐跌”的结果吧。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但对于投资者保持灵敏的嗅觉,去发现新入场的力量或者正在离场的力量那真是一个高级的要求啊。
我们在这里做这样一番“文字游戏”,还难以说得清每种量价关系的意思。但是,我真正想和你交换的意见是,把投资想像成一次次集贸市场中的讨价还价。用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去感知股票的买和卖。不要被市场上充斥的僵化了的“股评语词”蒙蔽,其实每一种情况都在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读着,真正影响你的判断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补充一点,此文所假设的股票买卖都适用于充分竞争的买卖双方,这种关系更容易发生在大市值股票上。对于那些中小盘股,由于极易被“控盘”,从而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卖方寡头或垄断,价格形成机制就完全不同了。对这类股票我们会另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