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胡俞越安波
多年来,股市一直是广大投资者仅有的投资市场之一。尤其近年来,蓬勃向上的股市吸引了大量股民入市,谈“股”论“经”中投资者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股市思维。因此,厘清股票与股指期货的区别和联系,是从股市转战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误认为股指期货上市首日可以“炒新”
我国股票市场上,新股在二级市场上市首日,时常会遭遇“爆炒”现象。而同为金融创新的创业板,其首日的疯狂炒作,似乎更在逻辑上承接了股指期货首日交易的火爆。然而,仔细审视被炒作的新股,往往具有以下共性:一是供给有限,造成资源稀缺;二是定价困难,缺乏定价的标杆;三是纠错机制不完善,短期内难以平抑价格偏差。
股指期货则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理论上,股指期货合约可以无限供给,加之投资者数量和持有头寸均有限制规定,供求失衡的情况不太可能存在。其次,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指数,具有明显定价基准。最重要的是,“一价定律”赋予了投资者期现套利的机会。例如,当期货价格偏高时,只要资金管理得当,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现货,卖出期货合约赚取无风险利润,从而不合理的价格偏差将迅速回归理性。
误以为满仓操作可获取更大利润
股市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投资者进行满仓操作现象比较常见。然而在期货市场中,做好资金管理是每一个成功投资者恪守的格言。股指期货交易中,采取保证金交易制度,即通常所谓的杠杆机制,因此获利或者损失的机会也将成倍放大。
另一方面,由于股指期货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在剧烈波动的行情中,满仓的投资者极有可能被通知追加保证金。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则将被强行平仓,即使后市趋向于有利于投资者的方向,也只能接受巨额损失的苦果。
误以为被动管理便可安枕无忧
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发现,在股市中采取被动管理的业绩往往要优于主动管理。中国股市中也存在此类投资者,并且往往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然而在股指期货市场中,这样的资金管理方式存在极大的风险。尽管从长期来看,沪深300指数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上升,但由于杠杆机制的存在,如果股市经历较大范围的波动,则被放大的损失极有可能使投资者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假使去年的极端行情再现,除非投资者仓位极轻,否则15%左右的保证金率根本不足以抵挡如此大幅的波动。同时,股指期货具有到期日,如果没有进行展期,则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将进行现金交割,投资者的头寸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即使投资者采用被动的管理方式,控制合理的仓位水平,积极关注市场方向和到期日仍是必要的。
高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股市中,除非股票退市,否则不会出现100%的亏损。然而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由于保证金机制的存在,获利和损失的幅度都将被成倍放大,大幅亏损很容易出现,100%损失也并非没有可能。对于没有期货实战经验的投资者而言,做好可能亏损的准备,端正交易时的心态显得非常重要。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损失带来的痛苦,要比同样数额赢利带来的幸福感强烈得多。因此,投资者往往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获利时表现为风险偏好者,在损失时却表现为风险规避者。现实中,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都低估了损失时带来的负面影响,高估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当损失来临时,尤其是数额比较巨大时往往不知所措。而心态的紊乱将就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理性分析,从而失去了扭转亏损的能力。因此,摆正心态,设立合理止损点是成熟投资者必备的素质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