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梯企业的贯标问题
作者: 2008-05-26 08:26:17 浏览:93
[打印]

      中国电梯业在经过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20多年后,迎来了新的世纪,同时又将面临我国加入WTO后新的挑战。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我国电梯业如何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做的事很多。本文仅就我国电梯业如何全面贯彻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的现状和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国家标准的进步和贯标现状

  我国自1987年首次颁布GB 7588-87《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来,已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电梯的相关标准,这为我国电梯工业技术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世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及时更新相关技术标准是适应和推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于1995年修订了GB 7588-1995标准,使其更为适合我国国情。这个等效于EN 81-1:1985的标准,是国际上较先进的专业技术安全规范,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它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电梯工业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步伐。1997年GB 10058《电梯技术条件》和GB 10059《电梯试验方法》由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从而为电梯工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国电梯业界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经过10年的艰苦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将中国电梯工业的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几大步,为国产电梯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电梯业在贯标工作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2 国产电梯贯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2.1 电梯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电梯技术文件是用户了解产品性能和安装验收的技术依据,国内电梯业流行的技术文件格式多样,但有些技术参数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如轿厢的自身质量和对重质量是一个关系电梯曳引能力、安全钳、缓冲器、曳引钢丝绳等部件性能参数校验的重要参数。很多电梯技术文件中无此参数栏目或参数空缺,同时也没有曳引、比压计算的技术数据。使用户和安装验收人员对电梯的曳引能力无定量的认识。用户使用电梯过程中,对电梯轿厢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装潢改造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造成轿厢自重和平衡系数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电梯的曳引能力。而大多数电梯技术文件中对轿厢的最大和最小允许质量没有明确数据,造成这类装潢行为无安全技术依据。有的以相应减少轿厢额定载重量来保证轿厢自重因装潢而增加后的运行安全。有的则盲目地相应增减平衡对重的质量来维持平衡系数与轿厢额定载重量不变,而忽视了电梯曳引能力的变化和安全钳、缓冲器、曳引绳等部件的有效能力,造成安全隐患。如果电梯厂商能明确每台电梯轿厢的质量及其变动的允许范围,则用户的装潢行为就有了明确的安全规范。

  在电梯技术文件的一些计算说明中,其准确性特别是与产品的一致性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市场上的电梯产品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曳引能力未达到安全标准的产品,威胁着电梯使用者的安全。在其他方面,如额定乘客人数与额定载重量的匹配、电气原理图符号说明等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给用户及安装维修人员造成诸多不便。

  2.2 主回路控制的安全问题

  国产电梯近年来的快速成长进步,大部分表现在电气控制和拖动技术上。这主要得益于PLC控制器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变频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VVVF变频拖动已成为电梯工业的主流,但应该指出,我国电梯工业的VVVF拖动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进口高性能的通用变频器与其改进型部件。因此国产电梯在控制技术的发展上受制于所采用的变频器的技术性能要求。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早期变频器技术要求中不允许在变频器输出端与电动机之间联接分断触点,以防止变频输出未关断时,触点强行分断造成“浪涌”冲击使变频器逆变颠覆,损坏变频器。而且在机械触点分断动作时,变频器如同时以正常减速或急停方式停止,其输出为低频式直流制动电流,对一般采用交流接触器的分断触点将造成强烈拉弧。严重时可在几十至数百次动作后导致接触器损毁。但GB 7588—1995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在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至少应有一个机械分断接触器,而且在安全触点动作时必须立即断开。正常运行时至少在每次改变运行方向之前应分断一次,同时检测一次分断状况。如因接触器故障而未分断,必须防止电梯再启动。这是防止变频器误输出和接触器紧急分断动作有效性的必要措施。如果该接触器不是每次停车均动作,则每次停平时对变频器输出电流的关断有效性应实施监控,如有异常,则应使接触器及时分断。这一监控必须纳入电梯电气安全链。

  随着国内变频器控制技术的完善,在变频器输出侧联接接触器的技术难度已不存在。其要点是当需要接触器动作分断时应保证变频器输出首先关断。这涉及到信号传输、滤波处理、程序处理、动作响应速度等时序环节。只要保证变频器输出关断响应总时间不大于10ms,就能保证变频器不受“浪涌”冲击。

  2.3 制动器控制回路

  为保持电梯轿厢的停站位置和在电气保护回路动作后有效地制停运动中的轿厢,制动器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保证制动器控制的动作可靠性和准确性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国产电梯长期沿用的制动器电流分断回路一般只采用一套独立的常规分断装置,且该分断触点常采用方向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因制动器控制失灵造成的溜车冲顶、蹾底事故时有报道,危害很大。因此按照安全规范要求,切断制动器线圈电流应至少由2个独立装置来完成。这2个装置均应配有误动作检测,有一个失效(包括分断延误)即应阻止电梯再运行。同时对制动器闸瓦的动作准确性也应有相应监控。

  2.4 关键继电器的故障防护

  目前我国中小电梯企业有一种流行的电气安全链是由安全触点与中间继电器串联而成的。常见的有电压继电器JY和门锁继电器JMS。这一种配置增加了安全触点的控制范围,但均忽视了这2个关键断电器的故障防护。GB 7588—1995中明确要求防止电气元件的故障成为电梯危险故障的原因。而门锁继电器动作频繁,一旦失效(或动作延滞),未关门而轿厢运动造成的剪切、坠落事故是很危险的。多年来这类事故报道几乎每年都有,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关键继电器的动作可靠性必须有相应的监控。电压继电器由于很少动作,失效后不易及时发现,潜在危害也很大。因此,用安全触点或安全电路直接控制主回路的结构方式应加以研究选用。虽然在PLC控制上实现这一点还有一些技术问题,但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2.5 电气元器件的性能选配

  在电梯电气设备中的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是有关电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电梯控制电路日趋复杂,各种元器件的故障分析和防护监控也日趋困难。即使经过了认真的电路设计和试验,也难以彻底消除一些不常见的元器件故障组合因素造成的危险。因此在电气元器件的选配中,对一些关键部位的重要元器件进行详细的故障组合分析的同时,对其本身的性能、可靠性、结构动作型式等方面都应慎重选择。而目前这方面的问题很复杂,各生产厂商采用的标准差别很大、良莠不齐、有待规范。

  3 问题的客观原因和努力方向

  在诸类未达标的问题中,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占有很大比例。我国电梯生产厂商中,采用的技术体系很庞杂。在国内较大的电梯公司中,采用欧洲技术标准体系的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在达标工作中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全国贯彻国家标准的认识上还不深入,又受到一些其他技术标准体系的不良影响,在电梯产品的很多技术细节上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如曳引能力、制动器结构及控制监测方式、检修功能、随机技术文件、操作文字说明等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内一些中小电梯企业,在这样的技术氛围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从经济利益出发,自然倾向于采用简单廉价的技术,从而生产出了一些存在着安全技术缺陷的电梯产品。如果参照我国市场质量技术监督中的其他产品的有关案例,则电梯市场上达标的产品比例是不大的。

  解决这类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认证和复审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关键技术细节进行认真审核。从根本上消除产品的安全技术缺陷。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对进口电梯产品的技术监督,提防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梯产品大量流入国内市场。

  最近,欧盟已实行了新修订的EN81-1:1998标准。其中有关安全技术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要求。这对我国的电梯工业树起了新的技术壁垒。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正视与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我们才能逐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