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电梯行业新媒体!
[打印] |
剥离政策优惠房价才能理性
今年楼市上升过猛,完全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的呵护。房价不断地攀升,物业资产价格不断被人为推高,资产泡沫越来越显现。就如近段时间,内地豪客不断涌入香港楼市,上月创下香港有史以来成交单价最高的物业,每平方米约为70万元天价的豪宅。而中国内地的房价,则表现出相当强劲的冲力,叫人分不清究竟是政策所致,还是国富民强?这不得不让人质疑房价的真实性,房价究竟有多少泡沫成分在里面发酵。
中国“特色”的楼市
为什么救市政策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这跟我们的“特色”土地制度、开发商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以及市场信心受政策影响极大有关系。首先,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中直接和间接的加起来,银行资金总共占到60%~70%,甚至更高。典型的就是上半年的信贷宽松时期,银行的低息贷款以及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授信。另外,我们国家的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达到20多万亿,只要这种“适度宽松”信贷政策持续,通胀预期就会让老百姓自动从银行释放出天量资金,进而引发连锁反应。
再说“囤地”
拍地是要给政府交钱的,交了钱开发商是要付银行利息的。小超人“囤地”四年是要付出巨大的财务成本的,卖地后还要上缴巨额的土地增值税的。5.1亿人民币压在北京四年,不仅每年要支付巨额的财务成本,李泽楷公司还损失了四年间不知多少次的机会成本。5.1亿,四年滚动投资下来,不知可以变成多少。只是在香港炒楼,赚的钱也不止这些。别只看见别人过年,不看看人家种田。
“专家”误导消费者
现在有些专家的确不厚道,经常鼓吹一些楼市量跌的假象,误导很多消费者。可能很多人本来可以买到很便宜并且很舒适的房子,而最后变得连几个平方米都买不起,这主要原因是他们喜欢听这些专家的谎话,而不愿听现实中的实话,所以最后只好埋怨房价太高,调控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