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海珠区江南西路紫山大街11号楼的业主8月5日获批为20年楼龄的老楼加装电梯,成为海珠区首宗私人组织老楼加装电梯的成功个案。记者9月2日采访获悉,这个靠住户们自筹资金约40万元推动的工程最快国庆前可完工。
该项目从开始筹建到获批用了四年半,而负责项目的电梯筹建组7位成员全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71岁的组长付明乾和73岁的副组长李沃凌两位老伯9月2日向记者诉说了整个筹备阶段的艰难历程。
为何要装?
这栋楼一半居民是超过60岁的老人。五楼一位老人因伤上不了楼、只能长期住院。有家不能回的遭遇让众邻里决心加装电梯。
昨天来到紫山大街11号楼,看到一个约两米深的电梯井地基已经挖好,外面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防护罩。
据悉,这座楼房是单位房改房,8层共17户,经过多次协商,所有业主签字同意加装电梯,其中只有11户集资,另外6户因种种原因不参与,并表示签字承诺电梯建成后不使用。
为何迫切要装电梯?住户们告诉记者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住在五楼的一位老人家2004年因伤出行不便,长期住在几百米外的骨科医院,如今肌肉萎缩,根本上不了楼,有家不能回。大家过去都是同一个单位的,看在眼里都难受,另外,11号楼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过半,于是大家萌生了加装电梯的念头。
记者采访时也真切感受到了老人们盼电梯的急切心情。这段时间天气很热,老住户们除了端茶递水,还经常煮了绿豆汤给施工人员解暑,大家都希望工程顺利完成早日用上电梯。
装在哪里?
楼梯间向外延伸2.6米,不影响居民出入,也减少对旁边住宅造成采光、噪音影响。
据悉,11号楼加建电梯的位置是原来楼梯间向外伸展了大约10平方米的空间,从平面看就是每层楼在原来的楼梯间向外延伸约2.6米长的距离,最终还是保留窗户,这样既不影响居民的出入,也没有对电梯间两旁的住宅造成采光和噪音的影响。
“2~8楼窗户的原位打通成为电梯候梯间,工程难度不大。”负责施工的杨师傅说,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延部分筑了六根水泥柱作为电梯间,电梯设计承重600公斤,限坐八个人。
#p##e#影响多大?
观摩取经者络绎不绝。附近有的楼层已召开业主大会希望参照此模式加装电梯。
“这几天都加班加点施工,希望电梯能早日为这些老居民服务。”杨师傅说,根据施工进度,这座加装电梯近日可以封顶,最快在10月上旬完工,经质量监督局验收后便可以正式上岗。
连日来,从四面八方前来观摩取经的老楼居民络绎不绝。据了解,江南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数十栋八九层高且无电梯的旧楼组成。这一带居住了不少退休老人,老业主们都盼望能加装电梯方便出行。11号楼的施工自然吸引了不少街坊前来了解怎么做。这些街坊之中还包括从多宝路、上下九、淘金路、中山一路等地的居民。附近有的楼层已召开了业主大会,希望参照11号楼的模式进行加装。
老楼装电梯 真的不容易
随着广州老龄化程度日渐加剧,住在老楼里的老年人对电梯的需求日益强烈。早在1999年,广州老楼加建电梯就被提上议程,然而十年过去了,老城区中仍有5万旧楼未加装电梯,涉及住户中仅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近100万人。
今年初广东省建设厅下发《广东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因加装电梯影响住宅采光、通风的业主,可通过协商给予适当补偿。还规定市民加建电梯申请审批不超过30个工作日。
然而,并非每一座旧楼都可以装电梯,要经过设计单位勘察,楼房结构要允许,报建过程还要由原单位出面,其中牵涉的单位和细节实在太多。
正因为如此,新规出台以来,成功加装电梯的旧楼并不多,而且都是在单位的组织推动下成功的,像这样完全由住户自己组织起来成功加装的鲜有所闻。11号楼的老人家是幸运的,也希望他们的经验能给其他旧楼的住户以启迪。
#p##e#从申报到获批 四年半奔波路
“装这个电梯,从申报到获批整整经过了四年半时间。想过放弃,但想到最终大家得益又咬紧牙坚持下来。”72岁的付明乾住在603房,是这座楼的楼长,也是11号楼电梯筹建小组的组长。他身旁时常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这四年半准备和收集来的材料,方便街坊前来取经。“每争取到一份盖章的文件就是一个胜利。”付伯说到每个成功节点时,都不忘举起手中的文件细细讲述。
申报六部曲
2005年10月~2006年8月,召开业主大会成立筹建组。
2006年8月~2007年8月,选址、设计安装图,涉及广州市冶金设计院、市规划局。
2007年下半年~2009年4月8日报建,涉及海珠区规划局、广州市城建公司。2009年4月8日市规划局正式下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009年4月~6月定施工队、买电梯,在8家工程队中确定一家,选定东莞一电梯公司。
2009年7月,打通电信、有线电视、网通等相关环节。
2009年7月以来,到区城管大队、街道办事处城管科进行施工备案,并贴出《关于住宅加建电梯的批前公示函》。
报建手续最繁琐
报建环节事务非常繁琐:需要提交的文件包括建设用地归属许可证(需要到档案局找)、国有土地使用证(由于占用临街的公共面积,要到地块所属的公司申请同意)、绘制现状地形图、建筑施工设计图、房产证、加建电梯的结构意见等。为了收集齐这些文件,几位老人没少在外面跑。
摆平住户利益 每步都是难题
2006年8月,业主大会推选付明乾、李沃凌、陈复新等7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组成了筹建小组。他们商定:李伯和陈伯负责现场管理,付伯负责合同签订及电梯购买,郭姨负责技术监督,还有一人负责财务管理。
第一关:每户签协议书
付伯感慨地说,以个人名义安装电梯首先要得到三分之一以上住户同意。还必须得到原单位的支持以及占用公共用地单位的许可。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付伯说,动员每户业主签名,一说到分摊费用就有争议。到原单位去,领导都表示重视,但之前没有先例,结果拖了大概一年时间才同意,并且上面清楚标明单位不出资、不管使用、不管安全事故等条款。
第二关:拿到公共用地
因为加装电梯要占用楼房外延2.6米的公共用地,所以必须找到所属地块的城建集团总公司多次沟通,对方都被这群老人家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海珠区常务副区长苏小澎也过问了这个事情,帮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最终顺利拿到了土地建设许可证明”。
第三关:确定工程结构
付伯和李伯说,摸着石头过河,很多细节都没有门路可依。他们多次到已建好的地方观摩,总结了两个经验,一是基本上是由单位主导申报安装,二是加装电梯有钢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维护时麻烦多一点,于是决定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四关:买电梯定施工队
购买电梯确定施工队也是一大难点。李伯说,现在加建费用比几年前贵了好几万元。名牌电梯太贵了,老人家很难承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最终购买了一款较小的电梯。施工单位也是找了8家对比后才定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