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前所未有的参赛规模、井然有序的赛事组织、高达80亿美元的总投资、“环保绿色”的独特理念……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毫不吝惜赞美之情地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城市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层面上说,奥运会可以是一个阶梯,也可以是一部“电梯”。奥运会之于悉尼,则是一部“高速电梯”——它不仅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速度。
扩大知名度
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悉尼的城市建设,改善了悉尼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的知名度,并且提高了其在世界的地位。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总共带来了5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
通过举办奥运会,澳大利亚向世界显示了悉尼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共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借助媒体大大地提高了悉尼的国际影响。有96%的观众认为:悉尼奥运会的举办对宣传悉尼乃至澳大利亚的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澳大利亚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悉尼奥运会的赞助商大多是国内企业,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在政府的支持下,仅原悉尼奥组委主席桑迪·豪威先生就在悉尼奥运会后50余次率团访华。这种大力度的主动营销活动,使得其后的雅典、北京两个筹办城市都活跃着悉尼奥运会材料供应商、建筑商、技术服务商的身影。2001年6月,国际空中交通联盟公布了对全球机场的综合评选结果,该联盟对9万名国际乘客进行了调查,结果悉尼国际机场从49座国际机场中脱颖而出,从1999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1位。可以说,奥运会对城市、企业的品牌传播功不可没。
增强凝聚力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这一特点在悉尼人身上体现得最为鲜明。他们能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信仰和习惯,而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正如当时的澳大利亚第一夫人安尼塔在国际奥委会表决前夕所言,“现在光是在悉尼就可以看到140多种文化,人们操着80多种语言。”
在兼容并蓄的同时,悉尼城市的凝聚力却令人担忧,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对于共同的家园缺乏归属感。在这种背景下,悉尼奥运会的举办对于提升城市凝聚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表决的当晚,悉尼市大约有150万人彻夜不眠。为了给庆祝活动增添色彩,澳大利亚饭店协会的5000多名老板联合决定当晚免费向狂欢的人群提供饮料。当地的一些报社自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月球以来,首次在傍晚加印专刊号外以示庆祝。
举办奥运会之前,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因为工作不力受到指责,悉尼人也对奥运会的成功持怀疑态度。当时的调查显示,只有41%的悉尼人表示会观看开幕式的电视直播。但开幕后,整个悉尼都沉醉在奥运会的荣耀之中。时隔4年,悉尼人仍然为这届奥运会感到自豪。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悉尼人,他们都对2000年的盛会念念不忘。一位叫沃尔什的商人说:“简直是太棒了,那是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p##e#带旺旅游业
澳大利亚的旅游业成为悉尼奥运会的首要受益者。
在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以前,赴澳旅游的人并不算多。1993年悉尼获得主办权后,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立即开始实施奥运旅游战略:与海内外传媒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传媒人士参观访问,宣传澳大利亚及其旅游资源;通过与奥林匹克组织及相关机构的联盟推广澳大利亚的形象;通过举办国际会议等活动,推动“高回报”旅游市场的发展;将奥运场馆及奥林匹克公园列入旅游的重点景区。为给旅游者提供方便的出行环境,市政当局在交通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在重点景区周围、繁华商业街区道路两侧都设有旅游车专用免费停车区域,以保证旅游业的发展。
奥运旅游战略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澳大利亚旅游业的发展。1997年以后,到澳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2000年旅游者增加了11%,其中同年9月份悉尼的旅游者增加了15%。在11万名专程为奥运会而来的国际旅游者中有88%成为回头客。将奥运的精彩镜头保存在场馆内,并在主场馆门口竖立了数根刻有所有志愿者名字的纪念柱,这些作法吸引了大量游客。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预测,悉尼奥运会所诱发的旅游者,1997至2004年总共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可从中获得近百亿美元的收益。
升温房地产
悉尼申奥成功之后,出现了人口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大量的居住需求。悉尼房地产商敏锐地把握这一商机变化,把体育概念、奥运概念引入自身的房产中,通过奥运来提高房产的品质,从而带动房地产价格的增长。
自1993年到1999年的连续7年中,悉尼的房价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城市的房价平均每年递增超过了10%,悉尼市个别中心地区和重要地区的土地房屋的价格增长超过了30%,特别是靠近主会场馆周边地区的房价近3年的时间就增长了一倍多,平均增长在30%以上。这些工程大大增强了悉尼在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的优势。虽然在办完奥运会后一段时期,“地产泡沫”表现非常明显,但随着奥运场馆的逐步充分利用和奥运村地区的环保建设,该地区住宅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已从几千人的小区发展成6万户居民的小城镇。同时,人们已从为奥运修建的城市铁路系统中受益,便利的交通让昔日偏僻的地区已成为悉尼最适合居住的“旺地”之一。
场馆成财富
悉尼奥运会累计用于奥运会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的资金共22亿美元,其中约1/3是民间资本。由于民间资本的介入,使得奥运会场馆建设从规划、设计一开始,就要着眼于赛后经营,兼顾到赛时需要和赛后的商业前景与综合利用。
奥运会后,为尽可能减轻“低谷效应”,投资方和管理方通过改变场馆用途、压缩场馆规模、举办多种类型活动等途径,让奥运场馆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有的将运动员休息室改造为食堂,有的将艺术体操比赛场馆改办成展览中心。举办开幕和闭幕式以及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已改建成了一座足球场,座位也从11万个减少到8万个座位,2003年还承办了橄榄球世界杯决赛。奥运会游泳馆成为每年举办全国锦标赛的地方,网球中心是每年悉尼国际网球赛的举办地。当年的棒球场现在每年都用来举办农业展,很多流行乐队也经常在这里举办演唱会。目前,部分体育场馆已经实现了盈利,成为渗入百姓生活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