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漫话北京的老电梯
作者: 2009-07-29 09:20:58 浏览:132
信息来源:INTERNET
[打印]

  提到北京解放前所使用的电梯,可以说它们全都集中在王府井和前门大街上,这其中以王府井大街为主。最早的电梯(未查到有关资料)应该安装在北京饭店(王府井南口)、协和医院(帅府园)和六国饭店(现华风宾馆,正义路南口)中。因为我对北京饭店、协和医院比较熟悉(这里所述有关电梯方面资料由北京饭店刘大良、崔永泰、张丽华,协和医院刘敏生提供)且它们在北京地区又有代表性。

北京饭店

  北京协和医院1921年建院,到今年刚好建院80周年。我开始接触协和医院电梯是在1980年,病房楼一台医用电梯拆旧装新工程,当时要拆下的旧梯就是1921年建院时就开始启用的一台奥的斯牌电梯,该梯轿厢门用栅栏侧开门,有司机操纵,轿内操纵面板设启动手柄,材质是黄铜的,按钮黑色,内指令和层显一样采用低压灯泡辉光显示,轿厢内轿壁为喷漆,轿厢的轿底铺设了一层木质地板……电梯在启动时,要先由开电梯师傅面向操纵盘,用左手拉上外边厅门,再推关好里面轿门,门都关好后,右手搬转手柄,电梯轿厢起动,由于是单速梯,启动较慢,因此舒适感也较差;停靠楼层时必须由开电梯的师傅凭经验,观察交栅门外井道层楼厅门间距离,掌握松开手柄停车时间,如果松手早了,轿厢会停在层楼之间(俗话“半截儿”),如晚了则产生倒拉车现象,所以那时候开电梯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开电梯师傅都是有一定经验的男性(手拉开关门需要一定气力),不像现在开电梯司机多为女性或老年人。

  有趣的是,在拆这台旧电梯时,拆下来一块椭圆形黄铜质标牌,上面铸有“OTIS”4个大大的英文字母,标牌大小差不多相当22开一本书,有约1~1.5kg重,虽制造不算十分精致,还粘了些油垢,但它古朴大气,挺有收藏欣赏价值,惹人喜欢,我与当时工程领班胡雪林都想留存它,可物件是人家的,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和那个巨大个儿的电机一起被送向了废品收购站。 虽然如此,自1921年到1980年,这台电梯使用运行了近60个年头,算上去,在北京地区这大概是寿命最长的老寿星了吧。 


 
协和医院

  北京饭店在20世纪初可算是了不起的建筑了,它始建于1905年,使用电梯该是在1915年饭店扩建后,也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北京饭店中段位置7层楼的建筑(饭店内部分称西、中、东楼),当时楼内(中楼)共有3部电梯,全都是奥的斯电梯。分乘客梯2部7层7站,杂物电梯1部8层8站(带地下1层),额定速度1.00m/s、栅栏门、手动启动、手动停车的交流单速梯。电梯型号配置和协和医院电梯相同,只是轿厢尺寸要比协和医院医用电梯小些、层楼指示器用的是那种圆盘钟表式而已。 1966年,它们分别被上海电梯厂生产的ZXH2-66组合信号型直流四绕组自动门客梯更新了。您要想亲眼目睹这种老型电梯运行全过程,不妨再去看一回国产60年代黑白片电影《停战以后》,片中有一组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师傅拉厅门、关轿门、开动电梯接送谈判代表团成员上下场面,那就是在北京饭店中楼实拍的镜头,开电梯的师傅是饭店电梯组职工,叫陈炳信。

#p##e#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北京饭店扩建,又新盖西楼,西楼主楼的3部客梯选用了瑞士迅达交流双速(双马达)电梯(7层7站2台,8层8站1台),这种型号电梯技术性能,舒适感等特点(例如它的呼梯登记、选层、方向层显指示、自动启动、减速平层、自动开关厅轿门等)比先前的那种老电梯可算先进多了。机房里主控屏使用了RE型长触点直流继电器,主回路接触器;卧式选层器、离心甩球式限速器给维护使用提供了方便,电梯司机启动电梯轿厢真是又方便又快捷,只需根据乘客要求内选指令或已登记上的外呼召唤,按一下向上或向下启动按钮,再不用人来手拉开关门和目测距离停车平层了,因此,北京饭店电梯司机从那时起,也开始招聘年轻女性了。 在这段时间以后,尤其著名的北京十大建筑落成,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天安门城楼、华侨饭店、东直门中医院等先后也都安装使用上了电梯。

  1973年,北京饭店东大楼竣工,它在当时是北京市最高建筑,使用设备材料按当时要求全部要国产化,因此楼内全部电梯是由上海电梯厂设计生产(励磁柜部分由天传所生产)。其主楼8部群控电梯代表了中国当时电梯工业最高水准,即直流高速2.50m/s,全自动(有/无司机),群控(每4台一组群控调度,分6个客流程序,按实际客流情况,实行轿厢自动分配调度,并在主机房和基站安装监控操纵面板)电梯。它的面市,标志着中国电梯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此全自动(无司机操纵)电梯便逐渐被人们认识,迅速推广普及。

  说到北京饭店东楼和电梯,就不能不说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为此付出不少精力的鲜为人知故事,我想借此机会,讲几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以表衷心怀念和敬佩。首先推崇的是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他老人家从饭店规划、设计、施工都一一过问,并具体指示,多次亲临现场,观察建高层使用的塔吊,询问施工进度、质量,了解电梯安装进展。在还没安装完客梯的情况下,甚至不顾自己七旬多高龄,亲自乘坐户外施工用卷扬升降机,登上18层楼顶,对大楼的安全、抗震能力、高度、要求建设楼层数,直到大楼朝北方向窗户所用玻璃都做出详细具体指示。这之后,刚刚回京几个月,尚未在国家正式场合露面的邓小平同志,也是乘坐着这种户外升降机登楼顶。我记得很清楚,那次开梯的是北京建筑安装公司一位老工段长杨师傅。北京饭店东大楼工程竣工后,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朱德、叶剑英、董必武、李先念、宋庆龄等几乎所有人都乘梯到楼顶,同时在经过电梯机房时都进来参观一番。

  再说说北京饭店东楼工程,直接主管应该是万里同志,他老人家有时还常泡在工地现场。因为这里说的是电梯,我只举一个电梯的例子。那大概是1973年7、8月份吧,因为安装在主楼8号电梯调试快车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一时延误了工期,也影响了质量,万里同志知道后十分着急,甚至为此还发了脾气,狠狠批评了当时的北京城建局局长后,亲自打电话给上海市委,请来以方春霖总工程师(群控电梯设计者)为首的上海电梯厂调试组,充实了电梯工程技术力量,使全部电梯按期、保质、圆满地完成了安装调试工作,投入使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北京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业发展也随之加快了步伐,北京电梯厂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由弹簧厂转产改成电梯厂的,它最初的产品是交流双速梯,主要应用于住宅或货梯上,那时期前门大街翻盖的住宅楼,都使用的是这种电梯。

  1980年7月4日,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这家与瑞士、香港合资,主要从事电梯生产安装、维修保养业务的专业公司,是中国政府与西欧国家在工业上合作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它的成立打破了中国旧传统观念,当年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和现任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起了决定性作用。中迅公司的成立,使中国的电梯有了质的飞跃,自然也加快了本文上面介绍的这些老电梯下岗速度。

  而今,中国的电梯工业真可谓百花齐放了,世界各国电梯企业几乎都来到中国登陆抢滩,您若是翻看一下近两年《中国电梯》杂志,完全可以了解到世界各种品牌电梯信息。

  北京的今天,您随时都可以步入附近商场,店内电脑控制、调频调压调速电梯、扶梯会稳稳将您送上再送下;清闲时,您去趟中央电视塔乘坐4.00m/s或6.30m/s速度的观光梯,直达北京最高点鸟瞰北京风光、夜景;运动员站在液压梯上平步青云登上10m跳水高台;站在原地不用动,人行道就带您游览整个海底世界……还有,无机房电梯、钢丝绳加固皮带曳引、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双层轿厢电梯、直线电机电梯等电梯新技术纷纷问世。相信功能更全,性能更好,类型各异,但更适合人们需要的新型电梯会不断诞生,到那时,如今咱们正在使用的电梯又将会成为历史,您说对不?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