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三亚市会展业中期(2018-2025年)发展规划
[打印]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会展业被列入三亚市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推进和三亚城市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会展活动在三亚举办,会展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加快会展业发展,有利于我市构建以大旅游为支柱、以新兴科技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层次和水平,助推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建设;有利于汇聚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激发城市活力与动力;有利于带动金融、住宿、景区、餐饮、物流、交通、零售、通讯、广告、印刷等相关服务行业增长,拉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三亚市会展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三亚市会展业发展中期(2018-2025年)规划。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海南省会展业中长期(2017-2030)发展规划》、《三亚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等文件精神,规划范围为三亚市域四区及育才生态管委会,规划期限为2018年-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三亚会展业依托相关优惠政策和独特的生态气候环境,先后举办了系列大型会展活动,落户三亚的会议、展览和节庆赛事数量显著增多,质量大幅提升,行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

  1.会展规模稳步扩大,主题活动迭代更新

  会展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近年来,全市展览场次、展览面积、千人以上会议场数、会展业接待过夜人数等重要指标年均增长率均达10%。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市共举办100人以上规模型会议8100场,参会人数达到1931045人,其中岛外参会人数1551139人,国际参会人数154278人。举办500人以上大型会议150场(含千人以上会议63场)。展览方面,2017年举办规模超过300个标展以上展览场次26场,展览总面积210477平米,参展商达到13761个。三亚会展企业业务量显著提升,会展规模稳步扩大。

  新兴会展主题不断涌现,涵盖了互联网、美妆、医疗、大健康、婚庆等新兴行业。在成功承办世界小姐总决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克利伯帆船赛、昆仑决世界极限格斗系列赛等节庆赛事活动,有效向各地展商、观众和游客宣传城市的精神气质、人文景观和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培育了海天盛筵、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三亚国际大健康与美容产业博览会、ISY三亚国际音乐节等自主会展节庆品牌,其中,连续三届举办的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展位总面积43010㎡,吸引观众730000人,促成合作项目206项,共举办会议论坛活动105场,协议投资额980亿元,现场销售5.37亿元,为海博会升级为“中国—泛南海服务贸易博览会”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有力推动了三亚经济社会发展。

  2.会展功能持续增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会展业成为旅游酒店业的重要支撑和收入来源。三亚首批28家现场评审通过5A的会议型酒店中,其2017年会议与会展活动收入占酒店总收入均超过20%,超过10家酒店会议会展活动收入达到25%以上。此外,每年近200万的参会人数对三亚的交通、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三亚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见附件3)与旅游、房地产、互联网、医疗健康、文化体育、财经金融、邮轮、婚庆等产业领域有效融合,带动三亚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3.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会展业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会展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出台了《三亚市加快会展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三府﹝2016﹞304号),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金总量逐年增长。会展相关部门协会相继成立,2011年三亚市成立了三亚市会展行业协会,2014年成立三亚旅游婚庆行业协会,2017年三亚市商务局更名为三亚市商务会展局,负责拟定全市会展业发展规划、政策及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会展行业协调、促进与服务,指导、培育品牌会展活动和会展企业;承担会展业统计、评估和对外宣传推介等工作,会展行业发展得到进一步规范。

  “2015中国会奖目的地吸引力指数”相关指标显示,三亚在“企业会奖活动采购指数”选择度上排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之后位列第5,在“社团会议采购指数”上位列14,在“中国会奖城市综合吸引力指数表”上位列第12位。2017年12月17日,在被誉为“中国会展业奥斯卡大奖”的第十四届中国会展行业年会(CCEIM)暨中国会展产业年度评选活动上,三亚市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会展城市”称号。2018年6月27日,在第九届中国会议业“金海鸥”大奖颁奖典礼上,三亚市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魅力会议目的地”。

  (二)存在不足

  在三亚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三亚综合性会展场馆较少,缺乏标志性主场馆。三亚目前主要会展场馆包括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国际会展中心(室内10800㎡,室外1200㎡)和亚龙湾会议中心(6000㎡)。其中,亚龙湾会议中心面积较小,旅游旺季湾区交通拥堵严重,且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难以举办大型活动。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度假型酒店的配套设施,酒店功能较为突出,很难形成会展集聚效应。酒店其他会议场所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海棠湾和亚龙湾,离市区较远,交通压力大,大型设备运输困难且周边公共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普遍不足。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亚会展业存在多头管理状况,会议、展览、节庆、赛事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协同引进会展项目和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行业协会力量薄弱,在规范管理、行业自律和资源配给等方面有待加强。三是现代化会展意识不强。一方面会展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还不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较薄弱,亟需加快研究建立会展的合作机制,拓展会展项目引进渠道;另一方面,会展活动的设计缺乏国际化意识和品牌意识,且会展在促进贸易、投资和消费方面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四是专业人才缺乏。随着三亚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真正熟悉会展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且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会展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端综合性策划、创意、营销等人才严重缺乏。会展企业对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成本压力较大。

  (三)综合研判

  展望未来国内外会展业发展趋势,三亚市会展业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条件,积极抓住发展机遇,科学应对竞争挑战,通过旅游产业、文化体育、热带农业、海洋产业等领域的供需集聚、品牌集聚、创新集聚、决策集聚和媒体集聚推进市场要素现代化和产业发展国际化。

  1.优势

  (1)海南特区的政策优势。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重点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海南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历史机遇。(2)独特的区位优势。三亚地处北纬18度以南,是我国唯一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隶属泛南海经济圈。(3)良好的气候环境。三亚气候与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空气优良,阳光充足,特别适合举办冬季体育赛事、选美赛事、户外狂欢节庆、热带风情文化节等反季节会展活动。(4)完善的旅游酒店资源。三亚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空间分布密集、资源品质一流。其次,三亚拥有世界级星级酒店群,其中国际品牌旗下的酒店包括万豪、喜达屋、香格里拉等多达50家,共拥有会议室137个,单体会议室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酒店达到20家,单体会议室面积超过800平米的酒店有31家(见附件2),高星级酒店会议室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酒店拥有宽敞的迎宾空间、户外草坪、沙滩、海水,同声传译、可视会议、电子白板等专业会议设施,具备举办各类国内外论坛、企业年会、商务会奖、庆典的良好条件。(5)良好的城市形象。三亚拥有全国最美丽的热带滨海风光。借助2008北京奥运圣火接力、世界小姐总决赛、海天盛筵、国际电音节、2018央视春晚分会场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也为三亚会展管理部门和企业积累了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丰富经验。

  2.劣势

  (1)交通便利性差。三亚地处海南岛,与大陆隔海相望,跟内地和国外的联系都靠航空和海路,交通、物流成本较高,且受天气影响大,对办展、参展都是极大的制约。(2)产业基础相对落后。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29.25亿元,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4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其次,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全年工业总产值仅为84.24亿元。传统服务业对会展业的支撑不足。另外,三亚经济腹地小,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参展商、专业观众都在岛外),造成多数专业展会人气不足。(3)三亚市人口基数小。据2017年统计,三亚市全市常住人口76.42万人,人口基数不足直接制约着会展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3.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全球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间合作的不断加深,被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之一的会展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成为城市经济助推器的代名词。同时,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全球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并有效推动了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技术和文化、以及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伴随着亚太、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提速,国际会展产业出现了重心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国际会展巨头转向新兴的亚太市场,且呈现出会展产业向旅游资源驱动型会展城市集聚发展的趋势。三亚作为知名旅游度假城市将迎来新契机。

  从全国看,会展业发展迎来了多重政策利好。近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大型国际性会议展览活动举办,陆续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亚信峰会、G20峰会、APEC峰会、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等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会议,并承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会展业的重视。特别是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展览业体系,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迈进,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2011-2017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1204场,展览面积从8120㎡上升到14531㎡,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从3016亿元增长到6297亿元,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从区域来看,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国际旅游岛,具有区位、资源、生态、政策和旅游等优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设立,海南会展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空间,三亚与省会海口遥相呼应,形成南会北展的格局。大三亚旅游圈逐步成形,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条件。

  从城市自身看,三亚优质的生态气候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近年来,三亚会展业持续发力,世界小姐总决赛、澜湄国家旅游城市(三亚)合作论坛、三亚财经国际论坛、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等大型会展活动纷纷在三亚举办,会展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将极大推动三亚会展业的发展。

  4.小结

  在这个会展业大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会展业所带来的大量收益加剧了国内各会展城市的竞争,三亚会展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三亚会展业应该充分利用其生态、气候和资源等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在资源、人才、品牌建设上内联大三亚会展圈,外接国际会展名城;在特色会展建设上,坚持会展服务产业的理念,推进会展业与其他九大重点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在国际会议和精品展览上重点发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围绕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总体要求,把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积极整合会展资源、优化会展发展环境、规范会展市场,通过会展活动服务实体经济,带动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使会展业逐步成为我市第三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

  推进会展业改革创新,在用足现有政策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制度创新,合理配置会展资源;引导企业运用VR、AR、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会展业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手机客户端(APP)等在会展业中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会展”发展,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以科技优势弥补场馆硬件不足,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

  2.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环保求发展。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会展,鼓励各类会展活动循环使用环保材料,建设绿色场馆,举办绿色主题会展活动,制定展会绿色标准体系,实现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开放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主导投资、委托经营等多种方式,扩大会展业供给;通过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鼓励会展经济市场化发展,调动会展企业的主体积极性;加快简政放权,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会展营商环境,努力降低企业办展办会成本;建立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会展业标准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依据《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优化会展市场发展环境。

  4.坚持共享发展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三亚会展业的发展要创造机会,带动市民共同参与,享受会展业带来的红利和乐趣。其次,要加强会展业与九大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无产业不会展,无行业不会展”的融合发展态势。最后,积极加强三亚与全省各兄弟市县之间合作,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根据各自产业优势和城市定位,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分工,避免不必要的同类会展建设,节约成本开支,减少同质消耗,形成资源互补,共同推进、整体营销推广的态势,走出一条联合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三)战略定位

  依托城市特点、气候环境和特色资源,打造三亚特色、助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的会展业。

  1.国际会议名城

  依托城市气候生态环境、滨海旅游资源和酒店会场优势,积极申办引进大型国际会议落户三亚,吸引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到三亚办会,以会带展,以会促游,打造国际会议名城。

  2.精品展览名城

  以城市为舞台,以九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积极培育和引进与产业相关的行业高端展览,打造中国南部区域的精品展览名城。

  3.节庆赛事名城

  提升现有节庆赛事活动的品质和国际化水平,扩大三亚节庆赛事目的地的影响力,继续策划、培育或引进国际知名节庆赛事,打造国际节庆赛事名城。

  三、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到2020年,会展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品牌展会培育、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国内知名会议目的地、华南特色展会城市。

  到2025年,持续引进国际知名策展机构,打造一批知名会展品牌,培育一批会展龙头企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会展业发展格局,会展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际会议目的地、国内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我国绿色智慧会展的创新实验区。

  (二)发展目标

  1.设施建设目标。到2020年,展馆面积达到10万㎡以上,基本设备配套齐全,能够承接10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会议活动和1000个标展以上规模的大型展览活动;到2025年,展馆面积扩展到15万㎡,基本实现“一主要湾区一会展中心”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会展设施体系。

  2.会展数量目标。按照10%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每年举办千人以上规模会议80场,每年举办300个标展以上展览场次40场,展览面积80万㎡,各层次参会人数达到250万人次;到2025年,每年举办千人以上规模会议130场,每年举办300个标展以上展览场次60场,展览面积120万㎡,各层次参会人数达到400万人次。

  3.国际化运作目标。到2020年,每年举办国际性会议论坛5个以上,国际性著名展览2个以上,通过UFI认证展览品牌2个;到2025年,每年举办国际性会议论坛10个以上,国际性著名展览5个以上,通过UFI认证展览品牌4个。培育引进30名以上国际化会展领军人物。

  4.市场化运作目标。一是建立运作完善的会展行业协会,形成以行业协会为指导、专业会展公司为主体的会展业运作格局,会展市场规范有序。二是规范和减少政府直接办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展会数量明显增长。至2020年,市场化水平达到40%;至2025年,市场化、专业化展会数量显著增长,会展业的市场化水平达到70%以上。

  5.经济效益目标。到2020年,会展业综合收入94亿元;到2025年,会展业直接经济收入达到100亿,联动效益达到500亿,将会展业打造成为百亿级产业集群。

  6.市场主体目标。到2020年,年收入过亿元会展企业3家,通过UFI认证企业2-3家;到2025年年收入过亿元会展企业5家,通过UFI认证企业3家。

  (三)空间布局

  形成市区中心+“一主要湾区一会展中心”的会展业总体空间格局,即以海棠湾、亚龙湾、三亚湾、红塘湾四个区域为中心的会展分布格局。市区以鸿洲码头、半山半岛帆船港为基点,主打游艇、公务机、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精品展会,高端消费,打造商业会议活动集聚区;海棠湾及亚龙湾依托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中心、亚龙湾会议中心、保利C+国际会展中心及高端酒店群,主打高端会议论坛、大型节庆活动、公司年会、商务会奖等,打造“高端会议中心”。三亚湾以红树林度假酒店为主体,加快促进会展产业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会展集聚区”;红塘湾以规划建设单体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会展中心为依托,举办国际电影节、国际品牌博览会等名片式大型展会活动;打造以深海科技、商业航天、海洋环保为主题的产业展示区,加强与中科院深海所、地球遥感所、中船工业、中船重工等科研院所和大型央企合作,重点培育海洋经济、高新产业等特色活动。各湾区定位及规划建设单体最大场馆面积情况见下表: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硬件设施

  积极推进和完善保利C+国际会展中心、海天盛筵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新兴场馆设施。在运营模式上,鼓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鼓励多渠道融资运营。在配套设施及土地规划方面,将场馆用地及配套用地纳入市“多规合一”,为会展业预留发展空间。

  进一步完善会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现有专业会展场馆周边区域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功能完善,引入通信、物流、商贸、旅游、餐饮、商住等配套方服务,丰富会展经营业态,提高展会的综合便利性。集聚会展业发展要素,吸引策划、搭建、物流、咨询、服务等会展产业上下游机构入驻,打造具有国际商务、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和休闲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会展聚集区。

  推动场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会展场馆信息化水平,为主办单位和参展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提供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及时为行业提供展览信息和服务信息,为展商提供简便高效的网络服务。推进场馆经营管理市场化。创新会展场馆管理和经营理念,加强场馆管理,提高场馆使用率。加强会展场馆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和督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减少安全隐患。

  (二)提升国际水平

  推动会展业国家化水平提升、助力三亚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建设。

  1.加强会展业国际合作。推动我市会展机构与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等知名会展业组织、行业协会以及会展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三亚会展项目进行国际认证,对有意向申请加入和通过认证的企业或项目必要的行政协助,并对成功加入或通过认证的企业和项目给予奖励。

  2.积极引进国外会展机构。引进国际知名策展机构,吸引国际性、区域性会展组织及会展知名龙头企业在三亚设立总部机构、营销中心或办事处。立足“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积极承接、引进区域性会展大项目落户三亚。积极引进国外专业会议服务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展台设计和搭建公司等会展服务机构和国际会展人才,促使更多的国际会展相关配套机构集聚三亚,提升举办国际会议承载服务能力。加快组建专业会展团队和人才,成立三亚市会展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落实配套政策。

  3.加强会展国际化营销。尝试推动建立会展城市推广中心,在城市推广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加强对我市会展环境和本土品牌展会的整体宣传推广,提高三亚会展城市国际知名度。制作三亚会展宣传片和服务指南,建立以“会展三亚”为域名的官方网站,以国际通用语发布三亚品牌会展信息。加大与宜人拓(ExpoPromoter)等国际招展公司、品牌参展商和国际专业采购商联系力度,提高展会国际参展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比例。

  (三)深化品牌战略

  以特色求发展,实现会展品牌化。以三亚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形成精品行业会展品牌集聚区。

  1.促进引入会展品牌精品化发展

  加快促进世界小姐总决赛、沃尔沃帆船赛、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克利伯帆船赛、三亚世界瑜伽交流大会、ISY三亚国际音乐节、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引入会展品牌精品化发展,拓展会展品牌的城市推广、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外交服务功能,提升三亚会展品牌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运作水平。

  2.培育三亚自有特色会展品牌

  加大政策、人才、资金、宣传等投入力度,重点培育一批三亚自有会展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助推三亚市会展整体质量的提升。一是把握全市打造“一支柱两支撑”的产业格局,带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优。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品和旅游、农业、海洋、医疗健康等产业优势,发挥会展作为促进旅游产业、深海科技、南繁育种、热带水果、高效农业、商业航天、酒店服务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功能,按照“一产业一会展”的理念,培育深海科技展、种业交易博览会、三亚国际芒果产业大会暨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健康产业博览会、水上运动展览会、世界瑜伽交流大会等专业化论坛和主题博览会。结合招商引资需要,积极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年会、高峰论坛等高端商务论坛、会议。二是做大做强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海博会)、海天盛筵、三亚国际大健康与美容产业博览会、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展览品牌,扩大三亚国际MICE采购大会、三亚全球婚礼蜜月岛屿论坛等会议论坛的全球影响力。三是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积极策划培育“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会、“泛南海”国家主题展会、热带滨海城市主题展会等。四是把握行业新趋势和消费新亮点,将新概念、新潮流、新时尚引入会展,探索举办创客论坛、创新创业展、创意展、VR互动体验展、智慧生活展、健康养生展、未来科技产品展等创新型展会。

  3.引进世界知名会展品牌

  鼓励本地会展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际会展公司联合办展,引进国际品牌展会,提升展会水平。整合相关会展品牌资源,加入泛珠三角区域城市会展联盟,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及国内会展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合作。发挥生态气候优势,争取更多的冬季会议和体育赛事在三亚举办。积极争取和培育“一带一路”、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等国际性会议和展览。重点引进适宜三亚的旅游生态、海洋经济、医疗健康、科技教育、奢华生活、热带农业、高端酒店业等行业国际和全国品牌展会、著名巡回展。

  (四)优化市场环境

  1.转变管理服务模式。加强政府对会展项目的规范引导,由主导办展变为引导和支持会展业发展,减少政府对会展活动的直接主办、直接组织和直接补贴,发挥行业规划、引导和服务作用。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完善会展项目评估机制,组织行业专家定期对会展城市和会展项目进行评估,科学实施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办展,通过招投标、委托、授权经营等方式承接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对展会的行政审批环节,着力提高审批效率。推动会展协会专业化建设,建立适合三亚本地会展业发展的技术、管理、服务、信息、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做好政府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2.壮大市场主体。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会展组织者(PCO/PE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及配套服务商,鼓励有实力的会展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跨区域、跨行业、集团化发展。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会展项目对接和市场推广平台,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会展企业加快发展。学习国际先进展馆管理和展会运作经验,带动展馆管理和经营能力提升。

  3.打造会展行业完整产业链。着眼于会展业上中下游,强化各环节主体服务能力,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促进整体协调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会展产业生态。积极培育和发展会展新业态,如专业会展审计机构、知识产权和法律咨询服务公司、专业会展技术服务公司、服务总承包商、新型会展媒体等,为会展主办方、参展商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

  (五)推进产业融合

  1.推动“相关产业+会展”。深化会展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坚持会展产业和重点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发挥会展促进旅游产业、深海科技、南繁育种、热带高效农业、商业航空航天、酒店服务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功能,培育一批专业化论坛和主题博览会。

  2.加强会展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会展产业内部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会展产业链专业水平。依托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红塘湾会展中心等展览馆,大力发展会展策划、广告、印刷、设计、安装、信息服务、物流、旅游等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集群,健全会展服务体系。

  (六)强化人才建设

  1.建立会展专家智库。建立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知名会展企业代表、相关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化决策咨询智库,对三亚会展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引进及突出问题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建议、意见和对策等。

  2.加快人才队伍培育。推动“产教融合”,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全面对接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支持和鼓励三亚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我市高等院校会展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加强会展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会展行业人才实训中心,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能力。

  3.推动人才引进。大力引进会展核心人才、高技能领军人物、国际化拔尖人才以及服务型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针对会展业紧缺人才,在创业扶持、居留落户、出境入境、子女入学、创业融资、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优待。

  4.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境外展览企业、机构、团体、行业协会和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分期分批选派专门人员到国内外会展业发达城市和地区学习深造。

  五、保障措施

  (一)理顺组织管理体制

  加快成立三亚市会展业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对我市会展业进行统一领导、管理和统筹规划,研究解决我市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商务、文体、旅游、公安、外宣、外事侨务、海防口岸、海关、工商、税务、综合执法、卫生、园林环卫、交通、科工信、边防边检、食药监、安监、各区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三亚市会展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一站式”服务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推进会展业发展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适时出台《三亚市会展业促进条例》,通过法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会展产业行为。(市商务会展局牵头,各区、市财政局、市文体局、市旅游委、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市外宣办、市外事侨务办、市海防口岸局、市文产办、三亚海关、市科工信局、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卫计委、市园林环卫局、市交通运输局、三亚检验检疫局、市食药监局、市安监局等单位配合)

  (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充分发挥包括会展行业协会在内的各种商协会的中介组织作用。在会展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三亚市会展行业协会及其他相关商协会要发挥其在推进行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起到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会展主管部门应鼓励支持协会开展行业统计、评估、调研、培训和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工作;协会要通过制定和建立会展业行规、展会企业资质认证、展会等级认证和展会服务评估等规章制度,统筹协调,提升行业整体素质,营造公平合理、诚信有序的会展业竞争秩序,实现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以及对行业内企业竞争行为的规范,克服多头办展、重复办展、资源分散、低价竞争等不合理的现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商务会展局牵头,市统计局、市质量监督局、市会展行业协会等单位配合)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合理制定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功能。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创新股权投资资金和创业引导基金,着力培育有潜力的本土会展品牌。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会展企业的贷款,开发针对会展业的保险服务产品。完善土地要素供给,对重要的会议中心和展馆建设,优先安排用地。加快研究和制定出台各类推进会展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努力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效应跟踪评估体系和政策服务体系,指导企业和基层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提高审批效率和会展公共服务水平,简化行政审批坏节,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市商务会展局牵头,各区、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政务中心、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等单位配合)

  (四)健全统计督查制度

  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会展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数据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建立会展数据库,对全市范围内的会展项目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实现对会展业的统筹管理。开展日常监测预测工作,建立会展产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同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探索完善会展产业发展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扎实有效。(市商务会展局牵头,各区、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旅游委、市文体局等单位配合)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