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跳脱传统思维 日立电梯的新机会
作者: 2018-04-02 09:54:02 浏览:1202
[打印]

  电梯作为外界眼中的“传统行业”,听起来和创新、高科技似乎总有一段距离,但作为全球电梯行业的领航者,日立电梯却早已把技术的创新融入到企业生产中。

  日立电梯自动化生产线

  在日前的一次日立电梯工厂走访活动中,第一财经记者参观了日立电梯的生产线,高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在车间被大量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能耗。以日立电梯最新的TX系列扶梯产线为例,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将庞大的电梯主体进行自动升降,从而节约50%的生产时间。

  不仅如此,日立电梯在广州番禺的大石制造基地车间内,一些安全部件的数控车床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只需要员工输入数据,产线就会按照流程生产,并且可以进行自检,大数据处理无处不在。

  事实上,对于现在的日立电梯而言,销售量已经不是唯一的发展目标,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在日立电梯看来,面临电梯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导致行业利润走低的竞争环境,日立电梯要充分发挥在开放创新的一体化研发体系、IoT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智能工厂和服务方面的综合优势,事业才能迈向更高的台阶。

  研发费用占营收的3%以上

  当其他跨国企业还在研究如何进行本土化的时候,日立电梯已经是中国市场上发展较为成功的企业。

  背靠电梯研发与制造领域已有逾80年历史的日立集团,创建于1995年的日立电梯(中国)是一家拥有五大整梯工厂、两大部件制造工厂、超过90家营销公司及分公司和2万名员工的集团企业。目前年产能超过7.9万台,是国内最大的电梯制造商和服务商之一。

  日立电梯副总裁贾宇辉向记者表示,“电梯与其他传统制造业不同之处在于,它随着地产行业变化而变化,但日立电梯的发展却不局限在房地产上,而是通过对创新技术的研发强化企业的软实力。”

  贾宇辉透露,日立电梯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3%以上。“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网络式研发,将研发放到实地工厂,以实现本地化。整体来看,日立电梯整合了亚洲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扶梯研发中心、电机研发中心、日立楼宇技术研发中心五个研发机构,以及日本水户研发中心,形成‘5+1’的研发网络体系。”

  以具体技术来看,2016年日立就推出了Lumada物联网平台,为B2B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而在更早的时候,日立就开始探索物联网领域,实现更多复杂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而在电梯的大数据应用上,日立电梯方面表示,已经可以为定向产品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并且进行可预见性的维护,为维修员工提前准备好重点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建筑方面的数据结合,应用于相关场景。

  谈及对工业4.0的看法时,日立电梯指出,其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关键是信息技术应用,解决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等社会问题。

  相比于其他传统电梯企业,日立已经走得更远。

  拓展“服务业务”蓝海

  从传统行业的角度来看,得益于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电梯需求近几年来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自成立以来,日立电梯签梯台量年平均增速超过18%。

  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电梯保有量超过490万台,总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电梯总产量的七成以上,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贾宇辉介绍道,中国的电梯保有量在2017年有望突破560万台,5~8年后达到800万台,约占全球电梯保有量的40%~50%。

  但也正是因为与地产行业的紧密联系,电梯需求的增减对市场的反应极为敏感。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回落,电梯需求亦随之放缓。探索从“制造”到“服务”也成为日立电梯近几年的业务重点。

  贾宇辉对记者表示,日立电梯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方向,比如在国内电梯保有量快速增加以及电梯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安装、保养、维修、改造为代表的后市场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几年前,日立电梯的管理层就提出了“中国各地富有极强的地域性,要尽量靠近市场建设工厂及维保站”的方针,在全国四大制造区域分别建设了电梯安装及保修作业人员的工程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日立电梯在中国的服务站点更超过了1100个。

  “让工程服务中心靠近制造基地,可以更高效地响应服务,当故障发生的时候可以向各个区域提供更及时、更有实力的工程技术支援,以及售后零部件的配送。”贾宇辉表示,一般15~20年是一台电梯的生命周期,其间每月需要2次定期维修,这都是电梯行业向服务型模式中遇到的新机会。

 

本文标签:日立电梯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